房颤治疗新突破!龙华区中心医院成功实施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
+ 订阅

近期,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成功实施了一项国内先进的微创介入手术——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属于心内科四级手术。目前患者正在术后康复中,这标志着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在综合治疗心房颤动策略和技术方面又上了一层楼。

此患者为一位71岁男性,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多年来药物治疗效果差,对长期口服抗凝药一直怀有顾虑。经详细术前检查、评估,心内科常荣教授发现患者有较高的卒中和出血风险,口服抗凝药治疗存在较大风险,决定采用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根本上解决房颤导致的各种不适症状,而且大大降低长期抗凝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此次手术用时仅2小时左右,其中左心耳封堵释放只用了二十多分钟,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左心耳封堵后无残余分流,手术圆满成功。

众所周知,房颤有两个危害,一是左右心房相继变大,最后导致心衰,形成房颤心肌病;二是容易导致栓塞,尤其是脑栓塞。目前房颤抗凝指南给予我们的提示是栓塞风险比较高的病人,即使通过射频消融等各种手段将其转换成窦性心律,仍建议这部分病人长期口服抗凝药,因为病人还会有复发的风险。针对一部分病人,如果他的CHADS2-VASc评分很高(男性≥2分,女性≥3分),也就是有栓塞的风险,而且病人又不能吃抗凝药,或者抗凝药有禁忌(出血风险高),如何在解决房颤的同时又能预防栓塞的发生?一站式手术应运而生,通过导管消融将其转成窦性心律,解决或减少病人心衰发生,另外通过左心耳封堵术,代替终身口服抗凝药来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

“一站式”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手术,不仅患者痛苦小,而且手术总耗时少、总费用低,可以不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还能让患者达到缓解症状与预防卒中双重获益。

专家介绍

常荣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深圳市龙华区医疗卫生领军人才,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龙华区十佳专科医生。担任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心血管疾病质控分会委员,深圳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医学会低碳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擅长心血管疑难危重症、血栓性疾病、复杂心律失常诊治、起博及导管消融治疗,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科院等省部级课题1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一部,专家共识2部。

科室介绍

龙华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区级重点学科,于2019年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聂绍平教授心血管内科团队”,现已发展成为专科技术力量强,人才梯队合理,具备解决急、难、危重症患者能力的优秀团队。科室设置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与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与心脏康复三个亚专业及血栓性疾病实验室。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博士研究生2人,博士后1名,硕士研究生7人,专职科研人员1名。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诊断及介入治疗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开展的心脏功能评定及康复治疗,为龙华区首家开展心血管疾病治疗——康复一体化业务的医疗体。2017年9月成功获得中国基层胸痛中心授牌,于2019年12月成功获得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授牌,目前短“门-球”时间为18分钟,达到市级先进水平。于2019年获得心脏康复中心授牌,2020年获得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授牌。科室承担7项课题,其中市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论文14篇,中文期刊31篇;出版专著6本,荣获专利4项。科室曾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未来以“三名工程”为依托,将学科建设成为技术一流、管理先进、临床与科研并重、总体技术水平居于市内前列的区域性心血管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