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法律顾问进社区,给群众吃下“定心丸”

深圳司法
+ 订阅

基层法治建设,是一项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工作。随着深圳市光明区开发、建设的加速,社会上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发、越来越复杂,如果群众没有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将会给基层法治建设带来极大的挑战。

为此,光明区委区政府主动作为,实行了“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制度,精心打造“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实现了“群众需求在哪里,法律服务就在哪里”的“光明模式”。

在光明区,涌现出了这样的一批人:他们是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是群众身边贴心的法律服务专家。科学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法律顾问刘作芳,就是其中的一员。

深圳市迈地砼外加剂有限公司为了配合光明城市更新升级,被列入搬迁企业。但是,面对企业搬迁,员工该何去何从?企业与员工的合法权益又该如何保障?迈地砼外加剂有限公司不知道如何处理员工因搬迁而产生的劳动关系变动问题,于是向科学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解决方案。

接到任务后,刘作芳根据迈地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其拟定了相应的劳动合同协议,包括劳动关系确认书,让员工自己选择去留的决定。把员工的“被动受理”变成“主动选择”,并提议迈地公司全体员工一起前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律师的见证下,签订协议。

在刘作芳律师的帮助下,迈地公司全体员工签订了劳动变更协议,有效的预防劳资纠纷。这份协议,既保障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又为迈地公司的搬迁解决了后顾之忧。

处理迈地公司的案例,只是刘作芳日常工作的一个小小写照,自驻点以来,她还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帮助企业和群众审核或起草法律文书、定期举办普法讲座、对企业进行法治体检与政策宣讲等,已经化身成为大家心中的法律服务专家。刘作芳说:“能被人依赖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大到财产损害、劳资纠纷,小到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像刘作芳这样的社区法律顾问在光明区还有许多,他们的出现,给了群众吃了一颗“法治定心丸”。

公明社区居民王女士说:“自从社区有了法律顾问,参加了法律知识讲座,我也从一个'法盲'成了村里的'法律明白人'。”

深圳市光明区自实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制度以来,已配备111名社区(商事)法律顾问、学校和医院常年法律顾问,累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6826宗,提供法律咨询9149人次,开展法治讲座519场,审查法律文书及出具法律意见4430份,有效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发挥出了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作用,社区法律顾问深耕基层,将矛盾化解在源头,把问题处理在基层,已经成为光明区基层法治建设的一支“新军”。

文/图:司新宣、光明区司法局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