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奔小康|走上“甜蜜”致富路,惠城墨园朱春阳回乡做了这件事

惠城发布
+ 订阅

炎热的夏天,西瓜成为最受欢迎的消暑时令水果。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位于东江北岸,沙质土壤尤其适合种植西瓜,至今已有三十四年的种植历史。5月中旬以来,墨园西瓜陆续成熟,吸引了许多从城里自驾而来的亲子家庭,带旺了一波亲子采摘游。

墨园书香农场的朱春阳是村里最早以亲子采摘的方式销售西瓜的村民之一。他回乡创业6年,以墨园古村为依托,借力乡村振兴和“互联网+”,大力推进亲子游和研学游,创新销售模式,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走上“甜蜜”致富路。

创新销售模式带来农场好生意

“哗,这个西瓜好大个,我们就摘这个吧。”“这里好多西瓜,快来照个相……”5月下旬的一个周六下午,六七个亲子家庭20多人正在朱春阳的带领下来到地里摘西瓜。大家兴奋地拍照合影,学习挑选好西瓜的方法,抱起沉甸甸的西瓜猜猜有多少斤……欢声笑语洒满西瓜地。

亲子家庭到地里摘西瓜

朱春阳用三轮车把西瓜运回到果园的办公区域,品尝、过秤、付款,客人们满意而归,朱春阳也是笑颜逐开,当天他卖出去1000多斤西瓜,收入三四千元。这一季,朱春阳种了约10亩西瓜,产量三四万斤,都是通过亲子采摘和朋友圈团购卖出去了。

这是朱春阳回乡创业的第六年,也是他种植西瓜的第四年。1987年出生的朱春阳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2015年,为方便照顾家人,他和妻子选择回家创业,与父亲一起管理3亩番石榴。2017年,朱春阳把果园扩大到10多亩,当时番石榴苗还小,他就琢磨着在地里套种西瓜,“多少收回一点成本。”

经过向业内人士咨询,朱春阳选择了“麒麟黄”这个西瓜品种。“麒麟黄的瓜瓤是黄色的,肉脆无渣,清甜多水。”朱春阳说,这种西瓜不仅好吃,而且从种下到成熟仅需约两个月。

"麒麟黄的瓜瓤是黄色的,肉脆无渣,清甜多水,大人小孩都爱吃

2017年春天,朱春阳在番石榴地里套种了10亩地的西瓜,大部分以批发价卖给了收购商,小部分通过朋友圈吸引了一些亲朋好友来采摘。后来一算账,朱春阳发现,亲子采摘收益更好。

由此,朱春阳决定把重心放在了微信团购和亲子采摘上。西瓜种下去后,他每隔两三天就在朋友圈“播报”一下西瓜的生长情况,番石榴也是如此操作。就这样通朋友圈裂变,积累客户,如今朱春阳的微信已有近2000个客户,其中不少都是“忠实粉丝”。“我已经连续3年来摘西瓜了。”陈立英说,“一看到他朋友圈说西瓜成熟了,我就迫不及待想要来尝尝。”

经过三四年的运营,依托朋友圈,朱春阳摆脱了传统的批发销售模式,在田头就能以零售价把水果卖了。

成立合作社加强电商运营 带领村民致富奔康

如今,朱春阳把农场扩大到70多亩,种植更多的水果,包括圣女果、香瓜、李子、凤梨、芒果、黄皮、沃柑等。“这样每个月客人来到都能采摘到时令水果。”

今年天气适合西瓜生长,朱春阳夫妻抱着西瓜乐开怀

朱春阳这样做是有底气的。墨园是中国传统村落与广东省古村落,古建筑有10多栋约350间,是惠城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墨园在保留古村面貌的同时,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引入社会资金,盘活农文旅资源,发展乡村美丽经济。如今村里引进了度假公寓、民宿和研学基地,还培训了一批村民导赏员,规划了3条旅游路线,每年都吸引不少人到墨园游玩和研学。

朱春阳抓住机遇,让书香农场成为墨园研学基地的“农耕学校”。“现在正在准备挂牌事宜。”墨园研学基地负责人陆明亮说,暑假是研学旺季,届时将会带孩子们来这里体验农耕,学习农业知识。朱春阳还通过努力让农场成为墨园古村游和黄沙洞温泉游的一个采摘点,届时将有更有的游客来到农场。

和大西瓜合个影

同时,朱春阳也“苦练内功”,不断提升书香农场的档次和服务质量。去年12月,他联合5个社员成立了惠州市丰阳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于今年5月成为惠城区益农信息社示范社建设单位,将获得一笔建设资金。“我们将会进一步完善标牌和标识,购置农产品溯源和检测设备,并加强电商运营,协助更多农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当地农产品销售。”朱春阳说,农村天地广,农业大有有可为,他会努力把农场经营好,把合作社管理好,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来源:惠州头条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香金群 骆国红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