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实际上我国林业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以来,国家、广东省十分重视林业的保护和利用,这是林业资源产业化的利好。2019年广东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416亿元,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林业局印发《关于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林业产业化的许多发展目标。
林业资源产业化是具有巨大潜力未来可期的发展重点。实际上,在林业资源产业化方面,全国各地已涌现了不少先进案例,其中不少值得韶关借鉴并因地制宜,为我所用,探索出林业资源产业化的韶关路径。
创新多元投入方式运营,破解瓶颈。如福建省南平市在持续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中,不断创新金融模式,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有效破解林业周期长、融资难的问题。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创新机制,整合林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充分调动央企、县属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积极性,拓宽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投资渠道。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江西安福县根据山区地势、气候特点,强化规划,出台鼓励政策,采取林禽、林畜、林药、林菌等发展模式,深挖林下种植、养殖增收潜力,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注重融合发展,带动文旅研学产业。福建清流县将森林康养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引进龙头企业,建立初心小镇研学拓展基地,将党员教育、红色文化研学、绿色康养旅游融为一体,在集聚人气的同时,林畲腊鸭、梦园茶叶等农林产品成为热门伴手礼,带动当地茶业、苗木业、养殖业发展。
量化林业生态效益价值,加快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内蒙古森工集团打造碳汇基地,将森林生态系统“绿色碳库”功能以碳封存的方式放到市场上交易,用于企业购买碳排放权。按当前市场价格每吨15元估算总价值约7.3亿元。
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中坚力量的韶关,林业资源丰富,近年来林业产业发展不断提速,林业资源产业化是韶关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新一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韶关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44.73万公顷,占全省13.7%,其中有林地面积127.74万公顷,占全省13.9%;森林蓄积量9652万立方米,占全省16.5%;森林覆盖率达到74.43%,比全省平均水平58.73%高出15.7%。该市丰富的森林资源蕴含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据测算,该市森林资源总储碳量达4976.42万吨,年二氧化碳吸收量1.536亿吨,年产生氧气1.117亿吨,年涵养水源4.75亿立方米。
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近年来,韶关市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龙头带动等措施,坚持“以生态兴产业、以产业促生态”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油茶、茶叶、中药材等林业经济。2020年,按省林业统计口径,该市林业产业产值219.03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7.98亿元、第二产业40.34亿元、第三产业90.7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了翁源县兰花、新丰县茶叶、浈江区油茶、仁化县柑橘等1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特色产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全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
虽然韶关拥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和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林业产值占全市国民经济的比重低,存在林下经济模式普遍小而散,林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整体不高,知名品牌较少,缺乏资源资产转化路径等问题。
对此,笔者认为,韶关应重积极推动森林资源价值化,实现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摸清林业资源资产家底,争取省在增加碳汇交易准入量等方面予以倾斜,探索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等林业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鼓励通过入股、出租、有偿使用、质押融资等方式,集中林业资源资产开展整体运营,吸引社会资本和专业运营商发展优势产业,提升林业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整体价值,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应抓好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加强油茶、竹子、中药材等特色林业基地建设,加强对龙脑樟、淫羊藿、黄精、九节茶、玉竹、牛大力、七叶一枝花等药材资源培育。稳定竹子基地面积,不断提高竹子加工能力。打造竹产业园,将仁化县原有的农业产业园转为生态竹产业园,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进园。积极争取国家银杏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落户南雄市,推动银杏产业发展,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增强木材供给能力。积极推进南雄、武江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以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为产业基础,积极争取华南林产品交易中心及林草智能装备产业园落户武江。
抓好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全面整合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国有林区、国有林场等风景旅游资源,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开展森林运动、康复养生、温泉养生、中草药疗法等健康管理类项目。
抓好林下经济发展。积极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重点推进林下中药材和食用菌种植。延伸产业链条,鼓励食品(饮料)、中医药等生产加工企业向林下种植集中区延伸。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环境友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围绕国家公园打造林业产业集群。利用国家公园辐射联动项目丹霞地貌科普城、峡谷森林风景道、九节茶种植生态农庄、夏富田园时光亲子游、南岭国家公园五指山社区入口旅游设施配套等项目,结合种植基地、示范园区、古树名木、森林景观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生产加工、观光采摘、农事体验、休闲游憩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林产业。
【撰文】孝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