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的诗歌可以怎么写?著名诗人杨克畅谈新时代诗歌写作

南方+ 记者

“海螺吹亮春天,花蕾返回树梢

橙紫红的云霞在青白蓝的海水聚拢

每一朵浪花都涌动在港湾……”

5月25日,在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党史 传经典 推新作”系列主题阅读活动启动现场,主持人、广东省朗诵协会副会长杨芳深情朗诵了著名诗人杨克的最新诗作《听见花开》。

杨芳深情朗诵《听见花开》

该诗共11小节,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地标景观与市花为意象,结构紧凑,想象奇特,语言极富张力,生动表达了诗人对于大湾区各地穿越历史、共同绽放、共创未来的深切愿望。

据悉,由广州市文联主办,广州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承办,联合市内红色文化场馆开展的“学党史 传经典 推新作”系列主题阅读活动正式启动。

首场活动由从化区文明办、区文联、区图书馆以及广州文艺市民从化空间协办,邀请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杨克就“新时代诗歌写作”这一主题进行分享交流。

著名诗人杨克谈新时代诗歌写作

在首场“学党史 传经典 推新作”系列主题阅读活动中,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杨克以“新时代诗歌写作”为主题,围绕亲身经历与代表作品,分享了诗歌创作中的心得感悟。

杨克

活动中,杨克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作品《听见花开》和《大湾区的天空》的创作体会。他指出,“诗歌写作的关键在于发掘新角度”,要以平常事物带给读者全新的审美体验。

《听见花开》选取大湾区各城市市花作为意象,生动展示了大湾区11个城市百花齐放、“潮起正扬帆”的多彩面貌;而《大湾区的天空》以区域内的机场与航班密度为切入点,通过描绘大湾区的空中景象,绘就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画卷:“一条巨龙脚踏七彩祥云/正羽化成仙,珠江,香江/濠江,合力把南海掀起如同飞毯”。

诗歌写作如何发掘新角度?杨克认为,应该“少用概念,多用意象”。中国古典文学向来重视意象,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主情”传统,大量优秀诗歌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独特审美韵味,新诗创作也应向古典诗歌汲取有益营养。

具体到创作中,杨克以《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一诗为例。“作品选取石榴为意象,运用联想与想象深入挖掘它的不同局部特征,找到与主题之间的契合点。”杨克分析,其中既表达了深刻宏大的家国情怀,也蕴含着浓厚的审美意味。

在选用意象时,杨克指出,诗歌意象不能局限于自然之物。“新时代,诗人应善于取日常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技术入诗,使诗歌与时代紧密结合,切实反映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杨克说。

活动现场

市民可畅享16场读书沙龙

活动现场,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陈永亮介绍,“学党史 传经典 推新作”系列主题阅读活动由16场读书沙龙组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题,邀请知名文艺家、专家走进广州农讲所旧址纪念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旧址等红色文化场馆及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红色经典,同读者分享阅读体会,加深市民群众对广州红色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陈永亮

陈永亮

本场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同步直播,得到市民热情参与和广泛关注。线上线下同步分享,为广大市民奉上了精彩的文化盛宴,进一步扩大了“学党史 传经典 推新作”系列主题阅读活动影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全民阅读深入人心、形成风尚。

据了解,“学党史 传经典 推新作”系列主题阅读活动后续场次将在“广州文艺市民空间”与“南国文艺”微信公众平台陆续更新。

【记者】黄楚旋

【图片】主办方供图

【通讯员】朱英豪

编辑 李卓
校对 杨远云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