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只剩13天,由于过重的学习负担和过高的期望,很多孩子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会很重,出现心神不定,精神萎靡,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等现象,从而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考试焦虑。
据医院统计,考前数周,过来咨询心理问题的考生比往年有所上升。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叶坚介绍称,从数据来看,过来咨询的学生人数约比往年多了9%—10%,他们的成绩大多处于中上水平。
他们一方面畏惧接下来的考试,非常焦虑;另一方面则因为和家里人有矛盾或冲突。
1、过于紧张,考前注意力无法集中
2、与父母有矛盾或冲突,导致无法发挥实力;
“考生紧张、焦虑等症状属于正常情绪范畴。”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叶坚表示,情绪分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考前焦虑、紧张都属于负向情绪。
有科学研究表明,负向情绪主要来自个体曾经的经历和所受的伤害。
“很多人面对未知的事情都会有畏惧感,孩子们第一次面对高考出现焦虑、恐慌的心态其实很正常。”叶坚主任说,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定律叫“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该理论明确,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即,焦虑过低,学习动力不强,效率不高;
焦虑程度过高,压力过大,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也不高;
适度的焦虑会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率,提高考试成绩。
关键词:失眠
肌肉放松法、听轻音乐能缓解失眠
叶坚主任表示,考前和考中失眠也是考生们普遍面临的问题,遇到失眠,考生不要太过在意,平常心对待,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调节。
“若考生出现失眠可以通过饮食或运动的方式调节。”
他说,比如,睡前一小时喝点牛奶或是用热水泡泡脚,可做些有益睡眠的运动,还可通过肌肉放松法、听轻音乐或是积极心理暗示调整心态。
若考生确实睡不着,也不要过度担心。“往往我们负性的认知会让自己觉得睡不好就会影响学习状态。”
叶坚主任说,其实不然。根据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晚上睡6个小时,甚至3个小时,是可以正常应对高应急事件的。
当然,若考生长时间失眠,且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建议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关键词:缓解紧张
成功经历、肢体运动可缓解紧张焦虑
在考场中,当出现紧张、焦虑心理时,叶坚主任建议考生不要着急,而要静下心来,从以下方面着手,调整心态:
1、回忆成功经历,提升自信心
“考试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在经历的事情,没有哪位学生能保证自己在考试中没有受挫过,若受挫的经历没有被正确处理过,受挫的经历就会投入现在发生的类似事件和情景中去,考生因而紧张、焦虑。
所以当我们看清楚这些负面情绪的来源时,就比较容易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叶坚说, 多回忆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积极暗示,利于减轻焦虑,增强自信。
2、积极的心理暗示
考生们要明白,大家面临的挑战都一样,谁先快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谁就是赢家。
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缓解因此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比如,有考生会担心“怎么办啊?复习不充分。”
考生不妨转换下思维,采用正向的思考,告诉自己“其他高考生也跟和我面临同样的问题,有些情况是我无法改变的,我只要尽力就好。”
当考生担心自己没有复习到位可能会考差而焦虑时,不妨转换成正向思考,可以告诉自己,“每次考试难易度都不同,我无法掌控题目的难易,但我会尽力就好。”
再如,当考生发现自己的情绪烦乱不安时,可以拿一张白纸,折成两部分,左边快速写下脑海中的负性想法,然后在右边写出驳倒这个想法的有力证据。
3、运用肢体运动,调整情绪
当紧张时,考生可采用蝴蝶抱训练、放松训练、正向暗示等动作训练法,调节心理。
若考前觉得心慌,如手心出汗、脑袋里一片空白,可以做蝴蝶抱的动作,双臂交叉,双手拍臂,6次一组,5组为一个节点,共30次。
用这样的方法,考生往往可平复紧张情绪。
另外,考生还可用腹式深呼吸的方法,让大脑快速处于平息的状态。
总之,要想缓解孩子的考前焦虑,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需要正确的对待,使用正确的方法去调节和缓解,如果孩子的情况没有及时的缓解,焦虑症状严重时就需要及时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