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小看自己,我们正在书写特区党建的历史”

南方+ 记者

image.png

image.png

2007年,以黄贝岭为试点,罗湖区开始了同乡村党建工作。前后15个年头,我一直参与其中。当中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持续发力的过程。

同乡村党建其实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2007年前后,有上万来自四川省达县(现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的劳动工,在黄贝岭片区集中居住。当时社区的公共设施、社区力量的配置,管理、服务这么多人是捉襟见肘的。由此产生了很多问题,既不利于老乡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挑战。

同乡村怎么来管?得有一个抓手。如果是别的部门,可能会选择其他路径。我们作为组织部门,首先想到的就是发挥组织优势,通过建立组织网络,把老乡们真正动员起来。

一开始,关于要不要在同乡村开展组织建设,还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区领导说,“问题在这里,你总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于是,罗湖区提出来,把党旗插在城中村,把党支部建在城中村。

当时还有一个契机。四川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对于外出劳务人员的管理更自觉、更重视。我们当地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对接,就建立党组织达成了共识,签订协议,在劳务工流入地和流出地开展共建。

所以,第一个成立的同乡村党支部是两块牌子。现在叫达州市通川区驻深圳流动党委、深圳市罗湖区黄贝辖区达州通川区流动党支部,书记是邱兴堂。

image.png

同乡村的管理很难。社区的基层专干上门做工作,挨家挨户敲门。听到你不讲家乡话,老乡门都不给你开。我们要把党员找出来,再找到一个同乡村书记,让他成为一个纽带,实现“老乡带老乡,老乡管老乡,老乡帮老乡”。

我们要找的人,往往在老家担任过村支书,或者以前有公社的职务。比如罗湖广东陆丰、惠来流动党员联合支部书记郑妈墙,以前就是公社干部。他们有一定的领导能力、管理经验,来深圳工作以后,在老乡中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找到这样的人做书记,再找几个党员协助他。

记得第一次见面,开座谈会的时候,我跟10个书记讲,“你们千万不要小看自己,我们正在创造特区党建的历史。”

在组织部看来,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特区,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服务好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工。他们从老家农村来,非常不容易,他们的工作很辛苦,生活条件也相对艰苦,需要更多的关爱。

我们通过党建,能够让这个群体在城市不但能立足,而且有很好的个人发展,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是我们在党建领域一个探索性、开放性的尝试,也会是深圳经济特区党建、罗湖城区党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我当时的判断。

15年来,在罗湖区委组织部,同乡村党建一直有专人对接、跟进,这是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重点方向。

image.png

同乡村党建没有一个成型的东西,都是边干边摸索。把支部建立起来以后,就等于搭建了一个组织架构沟通联系的桥梁。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在一些重大的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有了一个协商的平台。

党支部成立后不久,有一年,黄贝岭的四川老乡因为一些问题不满意,聚集了起来。邱兴堂拿着喇叭,站在人群里说,“有问题找我,我来大家协调。”这样,黄贝岭街道和老乡群体之间,有了一个可以直接联系对话的、有效沟通的渠道,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可以商量了。

2008年,由于雨雪灾害,我们希望老乡都留在深圳过年。10个同乡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其他支部成员,跑到罗湖火车站挨个找,发现是老乡就拉住,请求他留下来。

2010年,出租车司机也有群体诉求。我们有好几个同乡村以出租车司机群体为主,包括大望湖南攸县同乡村、莲塘江西吉安同乡村、东晓湖北洪湖同乡村等。曾经担任同乡村书记、也是出租车司机的胡桂梁当时是人大代表,他在市人大层面积极发挥作用,其他的支部做老乡的工作,最后这件事平稳地解决了。

同乡村书记平时做大量工作,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面对突发性事件,他们能够稳定人心,也是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工作的有力帮手。

image.png

同乡村书记非常重要,要培养他们,给他们想办法、树立权威。我们会帮他们出谋划策,协调配置资源,老乡一些合理合法的诉求,让他们能够顺利解决。

比如老乡维权、子女上学等是他们来到深圳之后经常遇到的困难。老乡一看,书记有办法能够解决问题,党支部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有了党支部这个根基,再发展党员,团组织、妇联组织也同步建立起来。

同乡村书记上任后,很快遇到了身份证明的问题。比如老乡找到书记,让他们去相关部门交涉。很多人会问:“你是干什么的?”我们统一为同乡村书记做了一个证件,拿着证件,他们就可以跟基层相关部门、派出所打交道。

后来,我们做了一些标准化的安排和配置,将同乡村党建不断完善,并复制推广。比如,每个支部每年有3万元党建经费;在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都有支部的办公场所,支部书记是党代表的,专门安排党代表工作室;每年还要开两次座谈会,对他们遇到的问题,做规范化的指导。

此外,区里的社区书记培训班,会把同乡村书记纳入进来;做得好的书记,我们会安排他们参加外出的调训班,到各个大学里学习。我们还跟区委党校组织了一个电大的学历班,帮同乡村书记解决学历问题。

现在书记们和街道、派出所关系都很熟,沟通很畅顺,比我们去都高效。这些年,同乡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很多书记甚至跨区、跨市去帮老乡解决问题。别的地方的老乡,他听说党支部能解决问题,就会找上门来。同乡村书记付出了很多,承担了许多自身发展以外的责任,但也确实获得了很多尊重。

image.png

罗湖的同乡村,“带头人”“代言人”不是老板,书记是和老乡一样的打工者,他们的身份、立场、情感,和群体的大多数人是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

我们希望把同乡村书记纳入到体制内的政治生活安排中,让他们可以为这个群体发声。比如,推荐优秀的同乡村支部书记担任市、区的党代表、人大代表。

2017年,社区两委换届的时候,我们开始探索让非户籍人员,也就是流动人口,进入社区党委班子。我们有意识地让一些合适的同乡村党支部书记加入其中,比如胡桂梁、邱兴堂、东湖街道大望社区党委湖南攸县同乡村党支部书记荣发齐等。社区党委有制度化的设计安排,可以接纳非户籍的班子成员,当然他们自身也非常优秀,能够胜任这份职责。

“来了都是深圳人”,只要你是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在深圳都能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我们只是主动地、自觉地,通过党建的平台加快了这个群体在罗湖的融入和发展进程。

image.png

我们对党支部书记每月有通讯补贴,一开始是200元,后来涨了一点到400元。其实每个月对外联系、处理问题,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是靠奉献精神。

我给这帮书记打80分以上。作为桥梁,他们既协助党委、政府,又服务老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眼界、经验、精神境界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过去每逢中秋、春节,部里都会和同乡村书记聚一聚,聊一聊工作情况,问问他们有什么想法和问题。一开始他们说话很拘谨、小心翼翼,现在一个个充满了自信,面对电视镜头都能侃侃而谈。

其实,党建工作本身也是通过学习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能力的过程。

深圳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和他们打交道,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有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有什么事就解决什么事。

我们共产党人,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党建要做得有意义、有价值。在罗湖,通过党建,努力让农民工群体达到幸福的生活状态,融入城市的发展。从某个意义上看,同乡村党建已经实现了一部分的目标。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夏凡

【策划统筹】赖武 高延勇 宫雪 吕冰冰 周宙

【出品】中共罗湖区委组织部 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

编辑 胡佩瑶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