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靠“破”出圈了!

深圳共青团
+ 订阅

★ 本文经授权转自深圳潮生活(ID:SZLife0755), 文案、摄影:卡西

上午还在南山喝着咖啡,感叹深圳的发展之快速,下午搭上一辆小摩的穿过沙井大街,便轻松穿越回百年前的深圳

被大家吐槽“脏乱差”的沙井,其实是个被人遗忘的历史角落,找个无聊的周末,避开熙熙攘攘的人潮,。来「沙井古墟」和「清平古墟」,一起揭开那段被尘封的岁月。

01

■□■

走进沙井古墟,探索千年秘境

沙井古墟,曾经深圳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底蕴。自宋代以来,历经发达的盐业、渔业、蚝业,这里逐渐成为历史上经贸活动重镇。

如今的沙井古墟,虽然日渐“没落”,但它也成为了人们了解深圳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其中,龙津石塔、陈氏宗祠、明代的北帝庙、清朝的天后古庙...都是在岁月更迭中留存下来的历史印记。

/ 壹 /龙津石塔,比故宫还早200年

龙津石塔,始建于宋嘉定年间,比故宫还早200年,是深圳市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在古代是被先人用于镇水的风水塔,也被当地人称“花塔公”。

塔身是释迦半身像的浮雕,底部还有梵文咒语,每年都有不少沙井人在这拜神求福,如果你从这里路过,记得顺便拜拜祈福~

/ 贰 /百年宗祠,寻觅历史的痕迹

古墟内一共分布了将近43座公祠、88处历史文物遗迹,上百栋自然村落古民居。公祠不仅是沙井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沙井大小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祠堂里经常会有醒狮队在这里锤炼技艺,锣鼓喧天中,醒狮翻腾跳跃,气势非凡。

/ 叁 /天后古庙,寥寥炊烟诉往昔

天后古庙始建于清朝前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静静站在古庙大门前,也能感受到旺盛的香火,寥寥炊烟仿佛在诉说着时代的往事。

/ 肆 /漫步古墟,历史、现在、未来

古墟里老街纵横交错,像个令人捉摸不透的迷宫,古老的龙津河水清如洗,流水叮咚,蜿蜒着从林立的老屋间隙中穿流而过,移步异景。

当蚝、盐、海这些本地元素,与现代艺术的壁画、涂鸦等融合起来,时间被模糊了界限,千年古墟仿佛重获新生,过去和未来、历史与当代就在这里铸成新风景。

02

■□■

邂逅清平古墟,见证岁月变迁

距离沙井古墟不到3公里的地方,还藏着一个清平古墟。这里建立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深圳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四大古墟之一。

鼎盛时期,这里有着将近上百家店铺,经营着几十个行业……热闹程度和今天的东门差不多。200多年时光流转,商铺虽已不在,但承载古墟历史的建筑仍保留着,以静默的方式见证岁月变迁。

/ 壹 /永兴桥,深圳最古老石拱桥

永兴桥最早是座木桥,在清朝乾隆年间重新修建,全桥由凤凰山运来的花岗岩制成。踏上这座屹立700年的石桥,石板的纹路已被磨平,遥想当年盛景,今非昔比。

/ 贰 /新桥粮仓,曾经的重要功臣

新桥粮仓建于民国3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宝安粮食储备的重要功臣。现在左边粮仓已经改造成为放映室,右粮仓为金鼠电影艺术展览馆,偶尔还会有叔叔阿姨打卡合影。

/ 叁 /广安当铺,清末年初的地标建筑

占地1000平米的广安当铺,在清末民初年间可是一幢地标式的建筑,相当于深圳现在的平安大厦,可想而知当年清平古墟繁荣到了何等地步。

沐浴了200年的风霜,青砖墙已经发黑,穿过当铺门廊下一道又一道的拱门,好像又听到了路边不绝于耳的吆喝声、来往过路的手推车吱呀吱呀,还有当铺里交易时的讨价还价....

/ 肆 /古街小巷,静待重新被发现

时光流转,曾经是商贸交通要道的永兴桥成了古迹,桥下两河交汇处今变成了一片小湖泊,风光不再,风景依旧很美。

百年间风云变幻,沙井墟、清平墟虽然不见昨日繁华,但幸好还有这些旧址的存在,无声地向游人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团团发布

编辑:朱远林

核校:郭小花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