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瑞仁是永汉镇大埔村白公坑林场的桉树种植户。十几年前,在“桉树种植热”的带动下,当地不少村民纷纷自行上山开垦种植,造成桉树大面积无序种植。如今,他在县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完成了桉树改造,退桉还林,重新种上了其它经济作物。
种植户邓瑞仁
“我这个林场面积大约有750多亩,种了几批桉树,收益效果不够好。种桉树对生态不好,污染多,对农作物生长也不好。近两年,政府有改造生态林的政策,可以种回山捻树、马古栗,效益比较高。林业部门多次来我们的林场指导工作,譬如指导如何消杀桉树、施肥、平整土地、割草等,对我们帮助很大。”
桉树林改造作为我县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惠普民生的工程。从2020年起,我县计划用8年时间,按照“突出重点,逐步改造,分期实施,科学稳妥”的原则,完成全县范围内约54.58万亩桉树林改造。其中,前10万亩改造的桉树林将获得每亩500元补助奖励。
县林业局副局长叶文庆
“为了鼓励桉树种植户积极参与到桉树改造行动当中来,我县专门出台了一个奖励措施:桉树种植户自行自愿改造,并且通过验收合格后,前10万亩的桉树改造将予以每亩500元的补助。补助范围是仅限林地上种植的桉树,非林地种植的桉树不列入改造范围内。”
桉树改造计划在我县实施以来,特别是针对桉树林改造的奖励措施,得到许多农林业种植户的积极支持。
种植户邓瑞仁
“每一亩桉树有500元的改造补助,可以扶持我们农户改造生态林。这个政策很好,可以鼓励村民们积极参与生态林改造。我现在马古栗种了13000多棵,山捻树种了34000多棵,共有40000多棵树苗。马古栗5到7年可以有收成,预估每棵有70、80斤,按现在市场价每斤20元左右,收益比较高。山捻三两年就可以摘,市场价每斤5、6元。”
由桉树改种其他果树,不但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农户收入。为此,许多种植户积极响应政策,转变发展思路,实行退桉还林,用各类乡土树种或果树等替代桉树,发展绿色经济、林下经济。
经统计,2020年以来,我县已完成林地类桉树改造面积约1万亩(含耕地),2021年计划完成改造面积为4.43万亩。我县已全面完成桉树苗圃场清退工作,共清退桉树苗圃场9个,清退桉树苗木约23.66万株,在源头上控制住桉树种植,培育乡土树种。
2021年以来,我县已累计发放桉树采伐指标约2.7万亩,并且与采伐业主签订了改造承诺书和保证书。
县林业局副局长叶文庆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利用电视广播、微信、横幅等宣传形式,积极引导桉树种植户实施桉树改造,同时加强苗圃场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我县辖区内不再有繁育桉树苗或引进售卖桉树苗的情况发生。另外,我们也会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形成合力,强化桉树改造工作的监督管理,切实推动桉树改造工作的落实,以改善我县的生态环境,为龙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保障。”
采编: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钟思婷 江国柱 刘铤
排版:刘铮
审核:梁俊杰
责编:姚志玲 朱丽霞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需获授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