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泳怡,地派镇芒派本村人,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成为芒派红色村的一名讲解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愿意回到偏僻的小山村工作呢?其实是受到了外公的影响。
我外公今年85岁了,是一名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外公自幼生活在芒派村雷公背村民小组。作为雷公背红色革命历史的见证者,他经历了日寇入村、龙从人民保乡队建立、国民党反动派焚烧祠堂等众多历史时刻,也是我们村第一位提出无偿出让屋地的村民。听说红色村党建项目需要用地后,他不但将自己的3间老屋地无偿捐献出来,还积极劝说周边亲戚好友参与到用地捐献中来。他的行为、他的思想对我影响很大,我想要成为像外公一样的共产党员。
芒派村位于龙门县地派镇西北部,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庄。
据史料记载,1927年12月13日,广州起义失败后,起义军余部进入了花县(今广州花都),并宣告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由叶镛、徐向前等领导的红四师于当年12月19日经从化良口、吕田转战龙门地派,首站就到了地派镇地派村,于次日进入龙门县城并进行改编。红四师后来途经平陵白芒坑并休整,于12月29日离开龙门向海陆丰进发。
据芒派村记载的革命斗争史所述,在解放战争年代,芒派村是革命力量活动和发展的主要地点之一。解放战争时期,芒派村为龙门县高明乡第三保所辖,位于龙 (门)、从(化)、新(丰)三县边境,与从化吕田镇塘基背村相邻。
1942年夏,在中共塘基背支部书记巢德粼的活动下,先后发展了雷公背村的刘李养、刘德崇和刘作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建立了雷公背党小组。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白色恐怖的重压下,当地群众依然踊跃入党,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反抗运动。截至1949年10月,该村登记在册的中共党员有52人,为全县之最。
早在抗战时期,雷公背村就成立了农民协会。到1948年,全村参加农会的共有190多户。在农会的领导下,贫苦农民向地主等展开了减租减息、分田废债等斗争,破开地主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和送给游击队。抗日战争时期,雷公背村还建立抗日自卫队,到1947年,在建立雷公背抗日自卫队的基础上,高明乡第三保民兵中队成立了,1948年春成立了两个民兵分队。民兵队伍协同部队作战,开赴新丰县清水坑破地主陈万丰粮仓,1948年6月,民兵参加了攻打伪高明乡公所“万书楼”的战斗,1949年7月随主力军解放龙门县城。
在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全村有8名革命烈士……如今,在芒派村这片被烈士鲜血浸润的红色土地上,仍保存着诸多红色革命遗址。
不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雷公背村小组都为龙门革命斗争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近年来,为充分保护和利用芒派村丰富的红色资源,地派镇党委、政府用心打造芒派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着力抢救好、修复好这些红色遗址。芒派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包括挖掘保护好芒派村红色遗址,保护和修复失修破损严重的革命遗址,收集、整理民间收藏的革命斗争史料和烈士遗物,挖掘、研究民间流传的革命故事,对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场景复原等。2019年12月13日,地派镇芒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成通过检收。
芒派村村干部罗荣华:
“由于上级重视,以及村民、镇政府、县财政的资助,我们将革命老区村庄打造成为红色村,具体修建的有核心区、展馆、红色课堂和烈士墓地。”
据悉,目前,芒派村被省委党史研究室登记、认定的革命遗址有龙从人民保乡队活动旧址——雷公背村祠堂、芒派村革命烈士纪念墓。还有大岭头战斗遗址纳入广东省革命遗址重要线索,有待进一步保护利用。这些遗址保存完整,具有明显的区位、资源、文化优势,对人们了解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运动有优越的历史条件,对于激励人民爱国爱党以及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芒派村村干部罗荣华:
“下来会筹备建设红军饭堂,以红色配套硬件设施为主。让来这里学习党史的市民能够到红色饭堂感受红军当时的饭菜,主要以粗粮为主。主要目的是提高村民的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芒派红色村展出50多幅雷公背红色连环画,鲜活直观地展示了雷公背村及其周边群众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英雄故事和革命历史。
一幅幅连环画让每一个参观者都直观地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组织在这里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共产党员和英勇的人民始终坚守信仰、永守初心,为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战胜一个又一个难以估量的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来之不易的胜利。
据了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芒派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持久地开展革命斗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出色地完成了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在龙门革命斗争的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成为后人不断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
“年轻人,不要忘记党,不要忘记革命英烈,为芒派做多点事。”芒派村村干部罗荣华说道。
芒派村村民路秀英:
“建设红色村前,到处都是垃圾,没有人愿意清理。现在建设好后,各家各户看到环境这么漂亮,都自觉搞好各自的卫生,现在的环境让人很舒适。”
芒派村乡贤刘楚平:
“红色村建成以后,对整个芒派带来很大作用,从村容村貌方面来说,使整个芒派面貌发生变化,另外,对人的精神面貌也起到促进的作用。通过红色村的建设,打造的很多红色品牌使年轻一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下来在乡村振兴方面,年轻人要有作为。芒派村是红色村,年轻一代首先要担负起责任,对外宣传好芒派红色品牌,要拥护党,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同时传承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精神。”
我们应铭记革命先辈们的光辉历史,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END
采编: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罗谷 刘铁军 黄志辉
航拍:裴旭梅
协助单位:龙门县委党史研究室
排版:刘俊敏
责编:梁俊杰
审核:姚志玲 朱丽霞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需获授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