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十个一”要求,加强党建引领,促进校际交流,加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5月21日下午,广宁周其鉴红军中学与四会市黄田学校在黄田镇结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两校党员教师共50多人接受了教育。
红军中学一行首先参观了黄田学校的校园环境设施,并在该校电教室与该校党员教师们集中参加主题党课学习。
在欢迎仪式上,黄田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黄二广和周其鉴红军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其明分别致辞,就本校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互赠纪念品。
黄二广对红军中学党员教师一行表示了诚挚的欢迎,指出,出生在黄田镇的革命烈士陈伯忠同志与周其鉴同志有着深厚的革命渊源,两校教师可谓同饮一江水,同为一家人,希望本次活动能通过党建引领,为两校党员同志搭建起相互学习的平台,共同推动两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其明对黄田学校对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两校以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为契机,以党建为引领,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在课堂教学改革和特色办学等方面积极加强合作交流,为加快提升办学质量探索出更加宽阔的路子。
会上,周其鉴烈士外孙、肇庆市教育系统名师宣讲团成员、广宁周其鉴红军中学高级教师以“为理想信念向死而生”为主题,简要回顾了大革命时期陈伯忠和周其鉴为农运忘我革命的光辉足迹,为党员教师上了一节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随后,党员教师们还来到四会市江头乡农协旧址和陈伯忠故居追寻烈士光辉历史,并一起重温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
陈伯忠烈士简介
陈伯忠(1901年-1926年10月29日),男,汉族,广东广宁(今四会市 )人。1924年,当选为广宁县 农民协会副委员长兼农民自卫军军长,是广宁 、四会农民运动和农军的杰出领导人。
早在1921年秋天,在广东省立第一中学(现广雅中学)的陈伯忠就与志同道合的周其鉴结下友谊,并在周其鉴的引导下,结识了当时在广州的同乡罗国杰、黄世禄、龙启炎,与他们一起组织同乡同学会,利用假日聚集研究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和探索社会问题,一起学习进步书刊。
1923年的春天,陈伯忠等人牵头建立了“广东新学社”,共同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陈伯忠还自己带头捐出200元银元,解决罢工工人的生活费用,有力地支持了广宁纸业工人罢工的斗争。
随后,陈伯忠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按党组织的指示,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当选为国民党广州市第七区党部执行委员。
1924年4月,周其鉴、罗国杰、胡超等人到广宁开展农民运动,缺乏活动经费,陈伯忠马上去串联和发动广宁籍留省学生捐助,筹集银元近300元,全部捐献给广宁,有力地支援了广宁农会的筹备工作,使广宁农民运动得到蓬勃发展,成为当时全国农民运动的先河。9月,陈伯忠和农民群众中的积极分子筹备成立了江头乡农会(位于今黄田镇)。10月,广宁县农民协会成立,陈伯忠被选为农协会副委员长。为维护农民协会的权威,保卫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广宁县农民自卫军成立,陈伯忠任农军军长,并为农民武装捐赠枪支。陈伯忠还率领铁甲车队,成功攻陷了广宁地主巢穴潭布江家炮楼。
1925年9月,党派陈伯忠到与广宁接壤的四会开展工农运动。四会城和部分乡村很快成立了工会和农会。11月,中共四会支部成立,陈伯忠任支部书记。四会的工农运动党的领导下,更加蓬勃发展。
农运的减租减息运动给地主土豪带来严重威胁。1926年10月28日,陈伯忠在前往迳口组织农会的途中,被敌人捉住,拉至龙藏口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