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一定每天都乖乖把饭吃光光 ”

中山青年
+ 订阅

来源:人民网

直到现在,还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袁隆平爷爷,真的离开我们了……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今天,网友们从不敢相信,再到愤怒辟谣,再到为他祈祷,直到最终陷入沉痛。

这大概是当代最令人敬重的老人之一。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袁隆平是从教科书上走下来的名人。

他被写进历史书的成就是“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1%的人口”。

由此,还诞生了互联网时代一个流传甚广的“梗”:“只有袁爷爷可以说我胖,毕竟我真吃他家大米了”。

玩笑归玩笑,但掩盖不住的是对袁老的浓浓敬意。

我们中午乖乖把饭吃光光了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觉得袁隆平爷爷会一直陪伴我们好久好久……

却在这天,他看我们吃完午饭后,看我们吃饱后,永远离开了我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袁老,我们一定会乖乖吃饭,每一天都会乖乖把饭吃光光……

“禾下乘凉梦”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7日,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毕业后开始在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研究红薯、西红柿的育种栽培。

30岁那年,他触动于人们吃不饱的现实。

被深深刺痛后,决意投身杂交水稻研究。

1964年,袁隆平在稻田中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人工授粉后结出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稻种。

两年后,他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推翻了此前被奉为经典的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

袁隆平,摄于1962年。

1972年,杂交稻正式被列为中国科研重点项目。

第二年,袁隆平团队培育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产量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

此后,又先后培育出了多个不同的杂交品种,包括最有名气的“超级杂交水稻”。

而水稻的产量也不断地提升,再提升。

到2003年时,全球20%的水稻采用袁隆平的杂交技术;

2007年,国内的水稻产量达到5亿吨。

同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及了袁隆平的两个梦想: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后来,“禾下乘凉梦”是向亩产1200公斤攻关,追求超级稻高产;

“覆盖全球梦”是希望杂交水稻在非洲各个国家发展起来,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

袁隆平是这样期望的,也是这样做的。

2020年,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达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这意味着,“全国2亿5000万亩的杂交稻,每亩增产100公斤,可以增产半个湖南省的粮食产量。”

而在今天,很多人又突然想起了央视《面对面》的一段采访对话。

在听袁隆平讲述年轻时看到的饥饿场面之后,主持人问:“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老爷子认真地重复了两遍答案:

“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主持人大赛上,邹韵采访袁隆平:“为什么要在非洲发展杂交水稻?”

袁隆平用英文回答“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的毕生愿望之一!”

“宝藏爷爷” “90后梗王”

当然,袁隆平被称为“宝藏爷爷”的原因并不止于此。

除了在杂交水稻方面的贡献之外,他同时也是算得上是最受年轻网友喜爱的老人。

他大概是最“不典型”的科学家,2019年的时候,网友们曾给过他一个称呼:“90后梗王”。

90后,指的是他在那一年虚岁刚好90岁。

梗王,是说他在采访中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换句话说,就是和大众心中严肃拘谨的科学家不太一样。

头一个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梗,是袁老到底帅不帅。

对这个问题,袁老是有自己一套理论的。

他曾在采访中表示:我han不handsome(帅),实际上不handsome。

via.央视网《面对面》

但大多数时候,他对自己的颜值还是颇为自信。

袁老在长沙总去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理发,10平米的门面里,他一理就是16年。

理发店的老板说,袁老每次去理发的时候,都很有自己的主张,会主动提出哪里怎么剪。

剪完还会俏皮地说:“哈,又年轻了。”

via.@梨视频

去领共和国勋章那天,他也大清早就起来捯饬自己。

又是穿西装,又是扎领带,在镜子前照了又照。

旁人问他,袁老师你帅不帅今天?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帅!

除此之外,袁隆平还有另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梗。

或者说是一个评价——自由散漫。

这原本是来源于他在年轻时得到的一句老师评语:“特长散漫,爱好自由”。

某次采访中,央视主持人跟他提起这句评语,袁老笑得连眼睛都快看不见了。

但在网友眼中,这明明就是热爱生活的代名词。

身为院士的袁老现在都不带博士生了,因为“辛苦得很,你要指导他搞试验,要修改他的论文,死脑细胞的”。

看那个挠头搓脸的样子,跟不想加班的打工人差不多。

袁隆平确实是很懂生活的。

《天天向上》有一期去他的试验田探访,聊起了平时喜欢吃的菜。

那会袁老已经89岁了,对自己不能吃火锅这件事还颇感遗憾;

然后话锋一转,说自己最爱吃的菜是——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

对零食也是来者不拒,尤其爱吃甜食和各种水果。

“所以他那个牙齿掉的早,就是(因为)吃这个零食。”

跟很多人想象中那个在稻田里埋头苦干的形象不一样。

生活中的袁老不仅活泼,甚至颇有情调。

年轻人节日送礼的习惯他也有,每到结婚纪念日,总给妻子买点“blingbling”的首饰;

偶尔还会拿出小提琴演奏一曲,简直是绝顶浪漫。

针对生活情趣之类,袁老是这样说的:

“很多干部退休之后没事干,不打牌不下棋,不跳舞不唱歌不打球,没有什么爱好……”

你以为他接下来要说什么深刻的大道理——

“没有爱好,结果变成老年痴呆症。”

在年轻人心中,他不是一个只能远远仰望的名人;

种种生活的小细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可爱又生动的形象。

而这些侧面都是袁隆平。

是靠研究让无数人摆脱饥饿的伟大科学家,也是一个懂生活、有情调的老人。

“种子”留给了后来人

袁隆平爷爷寄语广青少年朋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广大的青年、少年,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们谨记‘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养成)爱惜粮食、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

今天,这颗闪耀的明星,回到了浩瀚宇宙

“袁爷爷,一路走好!”

今天,市民恸哭,自发送别袁隆平院士

拥堵的长沙,今天为袁老

腾空一条路,一座城……

视频来源:青微工作室

一穷二白时

他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名满天下时

他却淡泊名利只爱守望稻田

如今

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却将粮食的种子

创新与奋斗的“种子”

留给了后来人

而我们将会在这个世界

让他的梦继续

致敬永远的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来源:@果子狸爬大树

来源 | 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Vista看天下、微博网友评论等

编辑 | Hong

袁老,一路走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