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罗 静
佛山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
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
她春风化雨,深度开展普法教育获评最高检“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表现突出个人。
她细心呵护,构建的未成年人被害人“一站式”保护工作机制走在全国前列。
她积极创新,多元化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机制获最高人民检察院肯定。
“让每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司法的温暖,远不止于诉讼。”身为检察官,罗静30年来以高度负责任的办案、有温度的司法,努力用爱与法律为青少年儿童筑起法治之墙。其本人被授予佛山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获“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积极工作者”称号,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个人,三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被嘉奖;其带领未检部门先后荣立三等功,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
细心呵护
她积极探索未检工作新思路
几年前,罗静办理李某强制猥亵未成年人一案,被害人年幼且缺乏证据意识,一审法院认为案件仅有被害人陈述,判决被告人林某无罪。面对“指控证据是孤证”的情形,“不服输”的罗静没有轻言放弃。
“如果找不到其他证据,实施猥亵行为的李某就会脱罪。”想到这,罗静加班加点,全面梳理原案证据材料,列明详细补查提纲,引导侦查机关补充侦查,补强证人证言、手机淫秽视频、现场勘查等证据佐证被害人的陈述,完善了证据链条。
在依法提出抗诉后,针对林某的辩解,罗静在法庭上加强细节讯问,指出林某前后矛盾及不合常理之处,攻破其无罪辩解。最终林某由无罪改判有期徒刑三年,还被害人一个公道。
如何避免对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案子虽然尘埃落定,但案件暴露的短板却萦绕在罗静脑中。为此,她牵头全市性侵案件的调研工作,形成《佛山市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调研报告》,并制定《“一站式”询问性侵害未成年被害人工作指引》,在全市建立起“一站式”询问机制,努力实现一次性完成对未成年被害人询问调查、证据提取、医疗检查、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工作。
2020年,全市首个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中心成立,这也是全省首个设在派出所的“一站式”取证中心。“一站式”保护工作机制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检察机关的参考样式。
作为未成年人检察部门的负责人,罗静坚持工作开展到哪里,制度规范就跟进到哪里。她牵头探索强制报告制度让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有了法定的“侦查哨”,建立快速衔接制度形成性侵害及校园欺凌案件打击合力。
春风化雨
深度聚焦未成年人普法教育
司法的温暖,远不止诉讼。
在未检部门,面对涉罪未成年人,罗静常说:“这些孩子本质不坏,我们的帮教不仅仅是框架式的监管,而是能够注入真诚的关爱,使这些犯错孩子真正地回归正途,不自卑、有积极健康的心理。”
为此,罗静带领未检团队建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联动机制,并与共青团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合作框架。深度推行多元化观护帮教机制机制,通过“检察+企业”“检察+学校”“检察+家庭+社工”等模式,对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量身定制”帮教方案,感化教育涉罪未成年人,抚平他们内心的创伤。
三年来,全市1496名涉罪未成年人在接受观护帮教后,心理状态和人生态度上都有了很大改观。因个性化帮教效果明显,多元化观护帮教机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创新实践基地。
治已病,不如防未病。办案之外,罗静还积极推动制定《法治副校长工作实施办法》,优化升级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品牌,开展“校园百米无烟草”“校园舌尖上的安全”专项监督活动、“检护明天”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行动,竭力关爱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播撒法治阳光雨露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收获了不少“小粉丝”。
有一次,罗静受邀给小学五年级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按照情景剧设置,同学们参与扮演法官、检察官、法警等角色。模拟法庭结束后,一个坐在观众席上的小男孩走到罗静面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用稚嫩的声音说:“罗老师,通过模拟法庭我学会了很多保护自己的知识,以后如果遇到要伤害我的坏人,我就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同学,长大后我也要当检察官。”
小男孩可爱又坚毅的眼神,触动着罗静,更坚定了她继续深耕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工作的想法,要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做好“护花使者”,让每一个孩子心中都埋在法律的种子。
因普法工作成绩突出,罗静被最高检评为“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表现突出个人。
"青春与法同行"普法行动获广东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十大创新项目,“‘未’爱而来”网络普法行动获选中央网信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优秀创意案例。
▌ 来源:佛山日报,市院第七检察部
▌ 佛山市检察院新媒体工作室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