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争创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打造湾区职业教育创新高地,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关注和献计献策,当前东莞有哪些优势与不足,如何实现突破与提升?南方日报特别对话职教权威专家,共描东莞“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新蓝图。
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喻忠恩:
东莞职教发展应注重整体性改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东莞面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任务。结合全省职教发展现状及东莞的优势与挑战,喻忠恩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中给出了他的思考与见解。
其认为,东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较好且优势明显,东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紧紧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来构建,让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在全国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喻忠恩表示,作为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职业教育在省内、国内均可圈可点,在职教办学层级结构上,东莞已基本形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雏形,即建成了从中职到本科乃至硕士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框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石,同时两者亦有差异,喻忠恩直言前者强调“产业”本位,后者强调“学校”本位。他透露,近年来广东省职业教育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职业教育,在持续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成绩斐然,“产业学院”的建设也在各地蓬勃发展。以东莞为例,如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与途虎养车共同建设的混合所有制学院“途虎产业学院”,是实行“双主体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现代学院治理模式。
“这些‘产业学院’的模式是以往校企合作的升级版。”其表示,产业学院的成立,意味着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程度更加深入,企业和学校利益共同体特征更加突出,产业资源和学校资源的优势互补更加充分。
而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解决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问题。喻忠恩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东莞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紧紧围绕东莞的地方主导产业来构建,具体来说职业院校及其专业建设,应该紧密结合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
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要求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上实现纵向与横向的结合。纵向上,中职、高职、本科三个层次院校都应设置“电子信息”这一学科(专业),并且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体现出本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梯度性和连贯性;横向上,各层级职业院校应遵照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电子信息”专业群,以确保本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真正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现在学校层级之间、关联专业之间改革与创新的协同程度。”对此,喻忠恩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承担起推动整体性改革的责任。
立足“十四五”规划,东莞将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加快打造大湾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喻忠恩对此分析,东莞发展职业教育优势明显:第一作为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着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之都”“技能人才之都”,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不能缺位;第二良好的产业发展既对东莞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也能为东莞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第三是东莞职教发展良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完善,也为职业教育更上一层楼奠定了基础。
对于接下来东莞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突破,喻忠恩表示“职教服务能力要达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还需进一步在改革上做文章”。在他看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不单是形式上的体系化,更是内涵上的体系化,即基于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体化,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继续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改革。
而从“大职业教育”的层面来看,东莞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等方面也可以有更多作为。他建议,东莞在推动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方面,可以力争走在珠三角前列、走在全国前列,为东莞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之都”“技能人才之都”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
更多精彩报道,点击查看专题:
【撰文】黄婷 于羽佳 毛敏
【摄影】孙俊杰
【来源】南方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