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国176件作品!海南海花岛上,“世纪浪潮”奔涌而来

南方+

椰林沙滩、天涯海角、海浪滔滔……提起海南,这是大家的第一反应。

而你可知道,就在海南儋州的海花岛上,有着一座8座单体建筑组成、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博物馆?

海花岛博物馆

海花岛博物馆

5月20日,“世纪·浪潮——2020海花岛国际艺术邀请展”在中国海南海花岛开幕。来自全球五大洲、24个国家95位艺术家的176件(套)作品在海花岛博物馆展出。

“世纪·浪潮——2020海花岛国际艺术邀请展”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恒大童世界集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支持,由中国与希腊有关政府部门共同确定希腊为主宾国。

展览现场,王志鸥作品

展览现场,王志鸥作品

展览的最大亮点之一便是来自希腊34位艺术家的73件展品,时间跨度从1970年代一直到2020年,梳理出希腊半个世纪以来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许多代表希腊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的重要作品亦是首次来到中国展出。

在这些参展作品中,既有如宗戈罗普洛斯、塔基斯、萨马拉斯、克里萨等希腊或希腊裔先锋级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有瓦若索斯、纳瑞帝斯、斯塔帕萨基等希腊著名艺术家近年来的新作,更有代表新时期现实艺术的新锐艺术家莱蒙斯、特安达菲利蒂斯、莫瑞斯等人的作品。

希腊主宾国展览现场

希腊主宾国展览现场

是几何图形?是雕塑?是音乐?希腊当代艺术家帕斯特拉在作品《节奏-关系》中通过音乐旋律的介入,让观众感受到了的流动性和多变性。而几何图形与三原色的运用又让作品有了无限解读的空间。

中国与希腊的渊源可追溯千年。公元前2世纪,从长安肇始、跨越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将遥远的中国与海洋文明的代表——希腊连在了一起。

媒体嘉宾在观看韩国艺术家崔正化作品 

媒体嘉宾在观看韩国艺术家崔正化作品

而作为此次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希腊主宾国单元将为促进海丝文明多元对话、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相互借鉴掀开崭新一页。

“‘世纪’乃亘久时间之贯穿,迄于今而至未来,绵绵不绝;‘浪潮’则意味着世界的潮涌潮落、生生不息,不断向前发展,由一个高峰奔向又一个高峰。”谈起展览的主题,展览主策展人王春辰用六个展览部分进行了阐释。

在“未来触觉”单元中,展览邀请了6位青年艺术家在海花岛博物馆2号馆进行驻地创作。

岳艳娜作品《鲸》展览现场

岳艳娜作品《鲸》展览现场

白色展台上,一条干瘪的鲸鱼通过充气装置缓缓恢复了生机。这个15米的仿真巨物,是青年艺术家岳艳娜以数年前鲸鱼在海南搁浅的新闻为灵感创作的作品。庞大的装置有着接近真实鲸鱼皮肤的凹凸质感,让不少观众啧啧称奇。

蔡雅玲作品《红海》

蔡雅玲作品《红海》

蔡雅玲则用十万多颗水晶珠创作了《红海》,而胡庆雁则用一贯的铁管作为材料带来了他的新作《家族》,李琳琳创作的一个巨大的生态体系,使用了她常用的大象、树木和草坪,李苑琛借用天然高大的乔木,让镜片闪烁成白日的星光,而田晓磊则是将他代表性的作品组合成了一个视觉迷幻的乐园。

这些作品是六位艺术家在考察海花岛博物馆的空间特点和人文环境之后通过作品表达他们对生态、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加布里埃尔•达维作品《光场》

加布里埃尔•达维作品《光场》

在海花岛博物馆5号馆中央圆厅,一道环形的白色幕墙挡住了视线,艺术家借助天光,设计了一条视觉净化的狭长的白色走廊,在走廊尽头,色彩斑斓的绮丽纱布让人眼前一亮。

80000块彩纱、60000颗气钉、12位工人连续5天的工作……以彩虹装置闻名的墨西哥艺术家加布里埃尔•达维的作品《光场》以人工的方式重现自然和生命,进而促使观众获得深层的解读和思考。

 希腊驻华大使乔治•伊利奥普洛斯接受采访

希腊驻华大使乔治•伊利奥普洛斯接受采访

“因为疫情的缘故,布展策划都是通过视频完成的。虽然困难重重,但这些作品的陈列都精确到了厘米。”希腊驻华大使乔治•伊利奥普洛斯表示,疫情之下尚能有如此壮观的展览,他非常期待疫情过后双方更深入的合作。

而国际参展艺术家的全球协作,促成这样一次世界级对话的合作,本身就是人类创造力的彰显。主办方表示,这鼓励着我们在共同的“世纪”面前,用行动化解危机,推动发展的“浪潮”,将未来掌握。

展览将持续至12月8日。

【记者】孙羽嘉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孙羽嘉
校对 罗健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