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休闲小道上
细听西涌水声潺潺
赏行道树绿意悠悠
品古韵十足的宗祠
是杜家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写照
村中的榕树头,可供村民日常歇息闲谈
杜家村位于丹灶镇罗行社区西北部,现有户籍人口660多人,是罗行社区辖区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自然村落。如今,杜家村正加速规划建设乡村振兴项目,大力美化提升村容村貌,以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感。
荒地成绿化公园,村居道路整洁
每逢周末,总会有一群年轻人来到村北公园的篮球场切磋球技,肆意挥洒汗水。当黄昏的暮色笼罩大地时,村中老人围坐在公园的树下谈天说地,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凉。
村北公园宽敞的篮球场
据介绍,村北公园原本是一个杂草丛生、泥泞不堪的地块,影响周边环境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自乡村振兴项目开展后,杜家村将该地块纳入村北整治提升工程当中,对其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投资约150万修建为文体绿化公园,并配置新公厕方便村民使用。
村北公园改造前后的对比图
针对停车难问题,杜家村结合周边环境对闲置地进行硬底化处理,规划出数十个停车位,并种上绿植,不仅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便利,还让社区的颜值得到提升。此外,杜家村还将进一步整治提升村北的环境,计划主要增设单边人行道、亲水平台、杜家村门牌坊及入口标识等。
村北公园附近的停车场
此前,杜家村内存在不少杂草横生的闲置地,村道两旁杂物乱堆放,成为村内卫生环境“痛点”。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杜家村积极发动村民,把闲置地块进行围蔽,并定期清理好地块上、村道两旁的垃圾。这一举措初显成效,如今村道变得干净整洁,村民们可在家门前闲适地纳凉。
杜家村整洁的街道
清淤疏浚改善水环境
打造美丽乡村景观路线
为确保污水“全收集处理”,实现“截污户户覆盖,污水不入河涌”的工作目标,杜家村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建设,目前已铺好环村路的污水管,下一步计划将雨污分流管接入每家每户。
得益于村干部与村民齐心协力,积极清理河涌淤泥,村内河涌水质大幅提高,“脱掉”了曾经的“脏衣服”,让人眼前一亮。
清理淤泥后的河涌
此外,杜家村还积极发挥“实干+巧干”思维,将通过打造一条以杜家东街和西街为主的环形景观游历路线,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经济社建设。据介绍,该线路建设总共分为四大工程,分别是村北整治提升工程、西涌一河两岸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和杜家祠堂前扩建工程。
“我们计划把杜家村划分为商贾天下区、岭南水乡区、党建滨水区、活力天地区、义孝文化区、邻里文化内巷区等区域,全面展现新时代农村特色,传承杜家历史文化。”罗行社区两委干部麦绍全说道。
杜家村规划设计图
“预计今年年中,杜家村将开始推进该环形景观游历线路的建设。”麦绍全介绍,届时,西涌西侧将新增数百米的挡土墙,修建滨水游步道,增设健身措施等满足居民日常出行和休闲需求,同时还对村南的公厕及篮球场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造提升、扩建杜家祠堂前的停车场……
村民听闻杜家村乡村振兴项目的建设,纷纷表示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为村居的建设添砖加瓦。
村南篮球场规划图
沿着村中小道漫步,舒适且幽静,不仅能侧耳倾听鸟儿的歌声,更能欣赏到独具岭南特色的祠堂建筑——杜氏大宗祠。
杜氏大宗祠是罗行社区保持得较完整的宗祠之一,为了更好地彰显杜氏大宗祠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风采,杜家村村民于2018年自发筹备资金对其进行翻新。“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留住‘乡愁’,留住根,不要让祠堂逐渐没落衰亡,这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麦绍全说道。
杜氏大宗祠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杜家村根据村居“东边塘西边涌”的特点,科学谋划村内整体生态,凝心聚力建设美丽家园。清棚屋、搬杂物、建设施、保文化……杜家经济社将全面推进示范经济社建设,真抓实干,动真碰硬,切实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孝德文化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与根本。杜家村将整合村内特有的岭南文化、孝德文化资源,依托当地水体资源,以村落生态为基础,以村落文化为核心,通过将文化赋予到基础建设中来的形式,塑造独特的杜家村落文化空间。
建设“四大工程”,改善交通出行不便和部分配套设施残旧的现象,打造一条以杜家东街和西街为主的环形景观游历路线......未来,杜家村将会展现新风貌,成为丹灶又一处靓丽风景线。
来源:佛山新闻网
图文、编辑:黎玉妍、杜嘉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