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 如何化解建筑工地矛盾纠纷?佛山市有“三个一”模式

三水政法
+ 订阅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绿岛湖一站式矛盾纠纷工作站积极打造“三个一”(一个战斗堡垒、一支过硬队伍、一站式工作机制)解纷模式,及时化解建筑领域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努力推动建设领域基层治理现代化。自今年1月建站以来,成功化解20宗,化解率80%,涉及工人数达262人次,涉及金额达722万元,为群众挽回损失590万元。

筑牢一个战斗堡垒

促进党业“双同步”

1.推进工作站和党组织建设“双同步”。

为破解绿岛湖片区在建工地基数大、矛盾纠纷逐年攀升的现状,当地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建筑领域信访工作机制,从相关职能部门精选7名党员骨干,深入工地一线,于1月底组建绿岛湖一站式矛盾纠纷工作站。并成立临时党支部,把解决建筑行业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体现。

2.推进党员摸排和教育管理“双同步”。

把片区内在建工地20多名流动党员按照“三统一”纳入管理,即统一就近参加党组织生活,统一开展党建活动,统一参与建筑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通过强化工作站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工作和矛盾化解深度融合。

锻造一支过硬队伍

当好建筑工地“三员”

1.当好信息收集员。

工地党员结合本职工作,及时了解工程进度款支付情况,工人工资、社保等待遇情况,收集汇总矛盾线索,并将情况反馈至工作站党支部。

2.当好政策宣传员。

工地党员通过工作会议、座谈会等方式,带领工人学习有关安全生产、劳资纠纷处置等政策,引导工人依法维权。

3.当好纠纷调解员。

充分发挥工地党员处于矛盾一线,熟悉情况、工人信任等先天优势,提前介入矛盾纠纷的调解,宣传法律知识,对于能及时化解的矛盾做到“调解一件、普法一片”,对于难以调解的,及时向工作站党组织反馈。

完善一站式工作机制

做到“三个实现”

1.健全机制,实现调解下沉。

出台建设领域工资支付纠纷源头治理机制实施方案,健全解决建设领域企业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把预防和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阵地设在工地一线,依托工作站,实现解决群众诉求无缝对接。

2.整合资源,实现群众少跑腿。

整合经济管委会、综合执法办、公安、司法等部门资源,引入法律援助机构、劳动纠纷调解机构等专业力量,对于一般的矛盾纠纷,工作站就地引导,一站受理,并提供当场签订调解协议等法律服务;对于复杂的矛盾纠纷,由相关职能部门党员骨干联动处置,全程组织调解。

3.精准施策,实现服务精细化。

建立和实时更新企业用工数据库,实现企业和用工单位人员底数清、基本情况清、出勤记录清、工资发放记录清、进退场时间清的“五清”目标,推行实名制管理覆盖、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覆盖“两个100%”措施,从源头上防范劳动纠纷的发生,着力破解片区农民工群体多、难管理的问题,极大地融洽了党群关系。

来源:长安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