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多湿热,这些方法可祛湿健脾养心脏

广东中医药
+ 订阅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正值初夏,此时特点是降水明显增加,空气湿度加大,易致人体内湿气过重,俗话说“湿气不去百病生”,此时如何养生保健呢?

《黄帝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季养生原则。初夏阳气逐渐充盈,并继续呈现出向外、向上发展的趋势。

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卢昉副主任中医师表示,进入初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而降水增多和空气湿度加大,容易让人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舌苔厚腻等症状。此时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方式。

夏天重养心,忌大喜大悲

《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夏天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若发火生气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甚至导致猝死。所以,要顺应天气变化,保养心脏,注意避免气血淤积,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心志安闲,心情舒畅。

睡眠充足,有益身心

夏季到、气温高,日长夜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身体容易疲劳。因此,建议人们晚睡早起,当然,这里的晚睡并不是建议人们熬夜晚睡,不应超过晚上11点,中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宰。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睡眠,而且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对防病养生起到重要作用。午睡时间可以安排在11时~13时之间,这个时候心经当令,午睡,选择小睡30分钟左右即可,如果没有睡意,也可以选择闭目养生,对身心也是非常有益的。

饮食清淡,清热健脾

天气逐渐炎热,人们出汗较多,饮食上应尽可能清淡,不建议使用油腻辛辣食物,同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卢昉表示,生冷食物和饮料易伤脾,加上气候外湿引动内湿,容易病从口入。“建议无论大人小孩,都应尽量避免吃冰冷食物,少吃甜食,三餐定时。”

此外,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食用牛肉、猪心和舌、龙眼肉、莲子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开胃美容的作用。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到了夏季,总让人有种昏昏欲睡、食欲不振的感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长夏”。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而脾最恶湿喜燥,所以长夏多患脾胃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卢昉表示,中医云“想祛湿先健脾”。

市民在家可煲莲子炖猪肚,所需材料有:猪肚(1个)、莲子(50克)、香油、精盐、生姜、葱、蒜各适量。

该汤具有益气健脾,收敛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不思饮食、口淡乏味、气短形瘦、四肢无力、消化不良、食后脘腹饱胀、大便溏泻,以及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而脾胃气虚者。

此外,此时节也可多喝粥,如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等。

中医认为,夏季五行属火,五味对应苦味,五脏对应心。夏天心火容易旺盛,则出现口疮、心烦、便秘等症状,苦味食物有助于清热泻火,因此,可适当多吃苦瓜、苦苣等苦味食物。

如若肝肾阴虚、痰热内盛所致的腰膝酸软、胸闷、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时咳吐黄痰、视物模糊、视力减退、大便秘结,以及贫血、性功能低下、神经衰弱的人,可吃枸杞冬笋炒肉丝,所需食材有:枸杞子(500克)、瘦猪肉(400克)、冬笋(100克)、料酒、酱油、花生油、白砂糖、精盐各适量,这道菜具有补益肝肾,清热化痰,宽肠利隔通便、延年益寿的功效。

按摩穴位,养心安神

卢昉还介绍,除了饮食养生、保证睡眠外,还可以按摩以下穴位:

1.内关穴。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可理气通络,养心安神,是临床治疗心痛、心悸等不适的常用穴位。它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央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2.神门穴。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穴位,也是治疗神志疾病的要穴,具有清心泻火,宁心安神之效。它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区肌腱的桡侧缘。

操作方法:以中指指尖按压穴位,每天早晚,左右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

夏季养生要做到戒躁戒怒,保持情志开怀、安闲自乐。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养花等。■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指导医生:卢昉 副主任中医师】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