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小学生被骗1万多元!爱给手机小孩玩的家长们要注意了……

三水政法
+ 订阅

现在不少学生哥

由于自己没手机

一般都会使用家长手机来上上网、打打游戏

不过,近日三水连续发生两宗

小学生被诈骗的案件

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啦

如果家里的娃常用你手机上网

一定要警惕起来!!

想要游戏皮肤,反而被吓唬要坐牢?

5月16日,适逢周末双休日,11岁的小佳(化名)完成作业后便拿着父亲的手机,登上QQ准备网上冲冲浪。

随后一名陌生人添加其好友,表示添加好友后能领取“迷你世界”游戏的皮肤。由于能免费领取,很快小佳便有了兴趣,加了对方好友。然而,对方要求拿成年人微信零钱和微信钱包里绑定银行卡截图,才能兑换。

小佳按照对方要求发了截图,对方也发来一个二维码,只要扫二维码便可以领取皮肤。没想到,小佳扫码后随即弹出一个信息框,写着:

该微信存风险,已被官方锁定,请在30分钟内解除,若没有解除,该微信会永久封号,将面临5万元和坐牢2年处罚。

看到信息框

又封号又坐牢

小佳开始慌张起来

“当时对方让我不要告诉大人,去一个安静的地方,不然警察会上门抓人。我当时很害怕,就听他的话,躲在房间里,不敢告诉爸爸妈妈。”小佳说道。

随后,对方让小佳添加一个名为方警官的QQ号码,说警察会协助她解除绑定。于是,小佳按照对方要求,一步步地用她父亲的手机进行操作,以为可以解除封号的风险,但实际上把父亲卡内14000多元全部转走。

后来,小佳父亲拿回手机,看到转账信息后觉得奇怪,询问下才知道女儿可能被骗,于是立即到派出所报警。

(▲小佳在父母陪同下报警求助)

同样,被骗的10岁学生小诺(化名)

使用父亲手机看漫画时候

添加陌生人QQ号码

被冒充警察的骗子

以他的漫画账号有违规行为

要求小诺使用父亲手机进行转账来解除嫌疑

先后6次转了9000多元

反诈民警说道:

“报案期间,小诺跟我们讲述被骗过程时,也提及骗子不停地吓唬他,不可以告诉大人,只能偷偷按他要求操作。遭遇的情况跟小佳十分相似。其实,这类诈骗手段并不精明,成年人可以一眼识破,但对象是小孩子,他们辨别能力较低,心智不成熟,当遇到一些吓唬的话语或字眼时,他们便感到害怕,从而听从指示,一步步使用父母手机进行转账。”

据三水分局反诈分中心统计

从今年4月至今

被骗对象12岁及以下学生的警情

共接获有4宗

而年纪最小只有8岁

被骗理由都针对中小学生喜好

游戏皮肤、游戏道具、明星QQ…

不得不说

骗子对青少年的心理

真是拿捏得死死的

一骗一个准!!

其实,细心的街坊不难看出

骗子套路再多

最终都会绕到转账上

那为什么小孩能有家长的支付密码?

有些家长防骗意识还是比较弱,他们手机一般不设置支付密码,方便自己使用;有些家长会跟小孩共享支付密码,随意让他们拿着自己手机去买东西。

无论什么原因,一旦让小孩获知支付密码,都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因为他们难以判断一些情况真伪,很容易掉入骗局,被人一套话,很多信息就会暴露。

(图片来源网络)

就算小孩不知道家长支付密码

诈骗分子依然可以骗钱

他们可以通过

透露父母个人信息、透露银行卡【验证码】

或让小孩拿着父母手机进行网上贷款操作等方式

骗走父母们的钱

反诈民警提醒

现在手机功能太强大,里面绑定资料太多,尽可能不要随意让小孩玩自己的手机!

建议:

①让小孩使用自己已淘汰的手机,手机上没有绑定任何银行卡或支付账号等,这样比较安全。

父母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该APP可提前预警,快速举报诈骗内容,拦截可疑电话,并及时报警。

  • 平时一定要多给孩子普及防骗知识!

    建议:

    ①告知小孩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②告知小孩不要轻信陌生人言辞,遇到吓唬情况,不要惧怕,大胆说出来让家人知道;

    ③一旦涉及资金转账,或发现任何不妥的,立即向家人反映或报警求助。

  • 来源 :三水公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