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道】小满时节养生重在防热防湿,建议多吃这些食物~

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
+ 订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订阅号已更名为“白云中医”。我院为白云区中医龙头医疗单位,您身边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的首选医院。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重症医学科 彭晓红副主任医师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重症医学科 陈成镇医师

《小满》

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四季有时。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美学和生活智慧所在。

2021年5月21日 03:36:58 我们将迎来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还未大满。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

如果将一年365天用黄金分割理论划分,那么有两天恰好落在黄金分割点上。一天是8月13日,金秋收获百谷的日子,而另一天则是5月21日,万物稍得盈满,但未及全满的小满时节。

小满由来

2021/05/21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小满三候

2021/05/21

小满初候,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荼即茶也。故韵今茶,注本作荼】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谓之秀,荣而不实谓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非。

二候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根据这些古籍的著述,所谓靡草应该是一种喜阴的植物。小满节气,全国各地开始步入夏天,而靡草死正是小满节气阳气日盛的标志。

三候麦秋至:这一句原为三候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麦秋的秋字,指的是白骨成熟之时。因此,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于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所以叫做麦秋至。

小满有哪些习俗?

2021/05/21

江南一带则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它是对江南小满农事的形象总结。所谓“三车”即水车、纺车、油车。在农谚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裕程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因此天旱的年份,人们会早考虑,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带动水车灌溉水田。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食野菜是小满的风俗。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

小满怎么养生

2021/05/21

睡眠:保证睡眠、注意保暖

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同时也应当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则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证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

此时日照渐长,可早起晚睡。为了保证睡眠时间,保持精力充沛,可采取分段睡眠的方法,在中午以及晚饭后小睡一会,中午睡眠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佳,时间不宜太长,晚饭以后如果睡眠,则以15分钟到半小时为佳。

饮食:防热防湿、清淡祛湿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人们往往喜爱用冷饮消暑降温,但冷饮过量会导致腹痛、腹泻等病症。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现此种情况。因此,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

另外小满时节,养生的重点是“防热防湿”。《内经》也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中医认为“暑多挟湿”,也就是说暑热之气最易与湿邪一起侵犯人体。小满要做好祛湿工作,饮食要清淡,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另外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当然也可配合药膳进行调理,还可以常饮些生脉饮以益气生津。

SPRING

END

指导专家简介

彭晓红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20年,现为广东省基层药学会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危重症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心脑同治学会委员,曾在广州市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广东省中医院ICU进修学习,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重大手术术后监护及心血管呼吸危急重症的救治。

作者简介

陈成镇

重症医学科

住院医师

本科学历,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毕业后至佛山市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代从医,精研《伤寒论》、《圆古中医》。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心肺疾病、脓毒症、严重创伤等急危重症疾病。熟悉心肺复苏术、动静脉置管术、气管插管等操作。

编辑 | 庄梦

复核 | 范利华、何玉妹

责编 | 潘玉菲

更多科普视频

↓↓↓

↓↓↓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