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这份重要名单!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榜上有名

阳西微报
+ 订阅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第二批符合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县医院名单的通知》,公布根据2020年县医院服务能力调查评估结果,在全国范围内新增441家基本符合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县医院名单,其中,广东省总共29家、阳江市2家医院上榜,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赫然入列。

据悉,符合推荐标准县医院必须通过具体的数据考核和专家的严格审核、层层筛选,才符合标准要求。近年来,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作为县域医共体龙头单位,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积极发挥县级医院带动效应,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在各方面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也一改过去陈旧落后面貌,成为专科建设全面、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先进的达到现代化建设标准的县医院。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积极推进专科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针对县域居民诊疗需求较大、群众健康危害较大的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以及重大疾病,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专科能力建设。相继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急救中心、感染疾病防治中心、介入中心、慢病管理中心等专科专病中心;重点加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创伤、泌尿、神经内外科、传染性疾病科、骨科、妇科、儿科、介入治疗等专科能力建设。通过改善软硬件条件,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适宜技术,逐步提升微创、介入技术等临床应用能力。同时,医院积极加强与省市级医院的专科联盟,提升医院专科技术水平,促进专科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均等化、同质化。2020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联合阳西总医院开展科研项目协作共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6名专家组成的“组团式”帮扶医疗队对口支援人民院科室建设,人民医院受援科室服务能力得到质的提升。2020年成功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671例,心脑血管介入手术73例,肿瘤科介入手术2例;新开展微创新技术20多项,2020年三、四级手术量达6380例次,开展手术总例数11410例次。

完善各项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响应医保医改新政策,及时完成医保系统与各医疗单位HIS系统接口改造工作;配合阳西总医院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云HIS、云EMR、云PACS、院感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互联网医院系统和云HRP系统(人力资源、财务通、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固定资产、OA),搭建统一的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数据共享,为医院正常运营和便民服务做好保障工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各项服务功能。改造医院发热门诊和感染病区并投入使用,按有关标准在原临床PCR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功能,并按照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要求进行建设;新冠病毒核酸实验室于2020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完成旧楼改造,建设急救中心大楼,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医共体内医疗单位同质化建设。阳西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启动后,人民医院作为龙头医院,紧密结合阳西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新思维和新模式。落实县级医院功能定位,发挥县级医院与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体系间的“纽带”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指导和协作。建立与镇卫生院的帮扶关系,指导镇卫生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县级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的“逐级帮扶”模式,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打通绿色通道,推动医共体内的双向转诊。与镇卫生院、乡村医生搭建双向转诊桥梁,参照《关于病人双向转诊工作的管理办法》,与镇卫生院、乡村医生按照双向转诊的基本原则,执行双向转诊制度和流程。2020年全年,各镇卫生院上转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的病人共2444人次,人民医院下转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的病人共4439人次。

加强统一协调,建立疫情联防联控机制。2019年疫情防控最紧张期间,总医院人民医院统一思想,分工协作,形成多学科、多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积极选派医务人员,成立多支疫情防控监测小组,加入县的网格化联防检疫点。牵头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全员培训共4086次,新冠肺炎诊疗培训 341次,核酸检测培训187次,院感防控培训1598次,培训覆盖县域医共体各级医务人员,培训率达到100%。响应上级防控支援的号召,派出3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派出10名医务人员支援广州海关白云机场口岸现场采样工作。

牵头组建慢病管理系统,打造医防融合堡垒。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对全县慢病患者作统一管理,推动慢病医防融合建设工作有序实施;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支撑和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做好对乡镇五保老人及特殊群体的远程监护,助力实现公卫服务智能化管理。

体现“老大哥”高姿态,推动医院错位发展。根据总医院内成员单位重新定位,避免重复投资的原则,牵头实行科室、人员、资金统一调配并向其他成员单位倾斜,推动达到医疗同质化发展的目标。人民医院妇科、儿科搬迁至妇女儿童医院,感染内科搬迁至中医医院,灵活调动县级三家医院医务人员,提升专科实力,实现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共建共享。

搭建网络专线,实现县镇信息互联互通。通过技术协作、建设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在医共体内实行同质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积极利用广东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远程医疗业务,实现县域内影像和心电检查统一诊断、统一管理,使基层患者在家也可以享受县级医院专家的诊断。2020年县级医院向省、市级医院发起远程会诊8次及远程门诊申请70次,镇级医院向县级医院发起远程会诊申请30次;远程心电报告统一发放72274次,远程影像报告统一发放132524次,其中为镇卫生院远程影像报告统一发放29280次;开展远程培训111次,医务人员收看9387人次。

在此基础上,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将进一步继续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带动提升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上新的台阶。


来源:阳西县融媒体中心•阳西微报

文字:阳西总医院

编辑:申定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