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首次突破300亿元,成为中山全市第三个总量突破300亿元的镇街。
服务业连续16年总量居全市第一位。
498米高的中山未来第一高楼落户于此。
全市首个K15一贯制教育的国际化学校入驻……
中山的核在哪里?
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中山要加快打造参与“双区”建设的重大平台,实施“头号工程”,建设“3+4”重大发展平台。这也是大湾区环深圳城市最大的产业平台。
在这个“头号工程”中,划定了7个重大产业平台,包括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三个核心平台,以及中山北部产业园、中山西部产业园、中山科技创新园、中山南部新城四个万亩级产业平台。
其中,作为核心之一的岐江新城,被定义为城市未来新客厅,也是中山“城市之芯”。在岐江新城,东区片区又处于核心区域。这个“核心”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指的是岐江新城中心,主城区中心,更重要的是全市的核心,增长极,是促进中山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个发动机。
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城发展、港珠澳大桥通车、深中通道建设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山正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今年以来,岐江新城东区片区建设不断有新动作,GDP突破300亿元后,作为“核心”的东区再次出发。
突破300亿:城市之“芯”的强劲动力
GDP首次突破300亿元,这是中山东区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2020年,东区街道连续四个季度GDP保持正增长,全年增长2.9%,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服务业总量稳居全市第一。
作为岐江新城核心区、中山城市之“芯”的所在地,33年来,东区由当年的一个城乡结合区域逐步完成了“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向“服务业强区”的转型。目前,东区共有企业1万5000多户,占辖区市场主体总数的半壁江山;规上限上企业达519家,排名全市第3位。
近年来,东区城市首位度快速提升,在中山镇街发展中,优势明显,各项数据排名前列。在不久前公布的《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中山市2020年人口数为441.8万人,10年间人口增长数为129.72万人。十年增长率达41.56%,排名全省第4,仅次于深圳、珠海、广州。这其中,大量青年高素质人才流入东区。在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中,东区街道排名全市第二。
而岐江新城又是中山三大核心产业平台中,配套最成熟、交通最便利的区域。作为中山向东部环湾区一线发展的重要载体,岐江新城连接广州、珠海,并交汇中心城区与翠亨新区,成为连南北、承东西的重要节点。良好发展环境吸引来诸多雄心勃勃的优质企业,宝龙地产、保利发展控股抢先进驻岐江新城东区板块。
2021年,东区街道3.28招商引资活动中,多个重点项目落地岐江新城。依托岐江新城在全市空间布局中的区位优势,东区街道持续吸引科技与金融、数字经济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总部型创智产业等业态项目落户。
围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目标,东区聚焦高端和新兴现代服务业,引进了11个优质项目,投资金额超150亿元,亿元以上项目有4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1个举行签约仪式的重点项目中,包括中山宝龙城、中山阿丁莱学校以及摩机科技总部等。
“随着深中通道开通和广州地铁十八号线建设,中山城市空间的发展格局拉开。岐江新城内东区片区配套资源相对完善、地理环境优越、企业对区域发展充满信心。”中山宝龙城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山保利·天珺负责人则认为,岐江新城处于中山市“东进”和“北拓”两大发展轴线的交会点,未来将成为引领中山未来发展的都市新中心和城市新客厅。保利看好区域发展,将为岐江新城的飞跃添一把助力。
政策有保障,企业有信心,岐江新城未来势不可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每一个企业、每一位奋斗者都期待续写更多城市传奇、发展故事。
量身定制,打造总部经济政策
11幢亿元楼宇、6大产业园、5大商圈依靠起湾道、中山路、长江路、博爱路等交通主干道纵深延伸;集中一半以上市直机关,集聚全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以及良好居住环境……这是东区成熟的公共配套。
而地处中心城区、配套成熟完善、人气旺、高素质人才集聚,这些也正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得益于上述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在岐江新城东区片区的规划和建设中,“总部经济”成为高频词。
何谓总部经济?纵观现代经济,伴随商务园区、中心商务区(CBD)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形式——总部经济(Headquarters Economy)。它因为某一单一产业价值的吸引力,而出现众多高端资源大规模聚合,形成有特定职能的经济区域。美国纽约曼哈顿CBD,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大公司总部云集,不少全球500强企业总部设在此处。在中国,总部经济区也已成为不少省份和城市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
岐江新城立足于国际化服务型中枢、创智型总部基地、生态型文化新区的功能定位,全面对标深圳前海、广州珠江新城、珠海横琴等先进地区。在岐江新城,从市级到镇街层面,中山释放了一系列政策利好,为区域总部经济强劲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中山提出,高标准推进岐江新城开发建设,统筹做好控规编制和地下空间设计,推进重点片区土地整备,着力引进总部经济、现代贸易、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项目,打造城市未来新客厅。
其中,中山市先后颁布《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中山市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实施细则》等支持举措,加大力度做大总部经济板块,为经济发展注入创新转型动力。
东区街道出台包括总部经济等10多份政策文件,通过政策扶持引导,让人才、企业“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落实“万干扶万企”制度,东区街道坚持领导班子成员挂点服务企业,以“管家式”服务促进民企做强做大。
同时,东区街道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覆盖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自主创业类企业和个人等,给企业带来实惠,降低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激活市场活力。
据介绍,接下来东区街道将瞄准北京、深圳、广州等重点城市主动出击,招引一批优质的、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项目进驻岐江新城核心区;支持企业建设综合型总部、区域型总部、职能型总部,培育壮大总部经济。
致力打造中山市经济功能和产业体系的强核心构建,作为中山核心重大平台的岐江新城,一幅总部经济“产城人”融合的美好画卷正渐次展开。
【撰文】吴帆
资料图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