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难度!中山六院为一脊柱侧弯极度畸形患者实施直肠癌根治手术

中山六院
+ 订阅

日前,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联合骨科、妇科、呼吸内科、麻醉科及ICU等多个学科,成功为一脊柱侧弯极度畸形患者实施了直肠癌根治手术。

术前CT提示脊柱侧弯极度畸形

大便异常确诊癌症

特殊身体形态增加手术风险

来自阳江的黄阿姨,今年50岁了,脊柱侧弯给她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但经过这么多年,乐观的她却笑着说早已习以为常。

去年年底,黄阿姨大便时总觉得有些异常,不仅大便次数增多还总伴有便血的情况,她果断前往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就医,接诊的结直肠肛门外科六区吴现瑞副主任医师经肛门指捡,高度怀疑黄阿姨为直肠癌,且可能已经是局部进展期,因需要家人照顾,黄阿姨选择回老家医院进行化疗治疗。

今年,新辅助化疗结束后的黄阿姨再次找到吴现瑞寻求诊治。入院后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评估,吴现瑞认为黄阿姨的肿瘤经过新辅助化疗后瘤体及周围淋巴结均较前缩小,手术时机已经成熟,决定采用手术治疗。但黄阿姨习以为常的身体“缺陷”—脊柱侧弯使得她的身体内部空间状态异于常人,极大地增加了手术难度。

多科室商讨难题

摒弃常规操作另寻妙法

鉴于黄阿姨特殊的身体形态,我院组成了以结直肠肛门外科为主的医疗团队,同时邀请骨科、妇科、呼吸内科、麻醉科及ICU等多个科室对黄阿姨进行联合会诊,会诊专家认为:黄阿姨的腹部空间因脊柱侧弯极度畸形变得十分狭小;右侧附件区的囊性占位,导致腹部的空间进一步缩小;而胸廓畸形又导致黄阿姨肺功能较差,手术中麻醉风险非常大。此外,还因黄阿姨做过左侧髋关节置换手术,导致手术过程中需保持外展外旋体位以防止髋关节脱位,进一步加大了手术的难度。

肝脏位置下移、胃下垂以及右侧附件巨大占位,致使腹部空间非常狭小

为了确保手术方案更为合理,在我院每周四上午7点举行的全院疑难病例讨论会上,吴现瑞还专门汇报了这个特殊的案例,听取了包括我院汪建平教授、兰平教授等专家的意见。经过严密准备,吴现瑞最后决定摒弃常规的腹腔镜手术方式,与结直肠肛门外科二区张兴伟主治医师合作采用经肛经腹双镜联合下的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aTME)的手术。经肛门置入单孔平台,自下而上的将直肠游离,同时清扫血管根部淋巴结,然后经肛门取出手术标本,最后经肛完成直肠-肛管的吻合。手术过程很顺利,术中出血仅50ml。但是,由于黄阿姨的肺功能低下、血氧饱和度低等原因,手术结束后,黄阿姨转入重症医学科(ICU)进行观察治疗。经过ICU精心医治,黄阿姨的病情很快转危为安,术后第2天便转回普通病房,身体逐步恢复。近日黄阿姨已经康复出院。

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计划牵头成立全国范围内首个残障人士结直肠癌诊疗中心,为更多类似黄阿姨这种存在特殊身体缺陷的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化、个体化的绿色治疗通道,提高这类患者的治愈率,消除病痛,提升生活幸福感。

本文指导专家

结直肠肛门外科 吴现瑞 副主任医师

外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结直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部专科副主任。

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13年以硕博连读生身份获中山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导师为结直肠外科著名的兰平教授。2011年获得博士联合培养资格,境外培养单位为美国Cleveland Clinic,师从Bo Shen(沈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因研究成果突出,2014年6月被中山大学以“百人计划二期”优秀青年人才引进,破格评定为副研究员。回国后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工作,继续致力于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朱昌平

图、文/中山六院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