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中的第一个城市红色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建立、第一个地方“纪委”诞生、毛泽东在番禺学宫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羊城上空升起第一面红旗...这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众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均发生在越秀区。穿梭于越秀的街头巷尾,处处有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足迹和红色故事。但在这片承载着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面积仅为33.8平方公里的红色沃土上,也有着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丰富多样的特色旅游资源,等待市民游客细细品味。
一直以来,越秀区针对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作出不少努力,包括北京路改造提升、海珠广场品质提升、中共三大会址改扩建、东园文化广场建设、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修缮及活化利用、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修缮,以及对广州解放纪念像、杨匏安旧居、抗战木刻馆等进行了修缮保护和展陈提升。作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越秀区以“小空间大旅游”为特点,全面推进“旅游+”融合模式,在充分挖掘和展示当地历史和人文资源的前提下,有效整合“广州红色羊城主题历史文化游径”和相关重点历史文化资源等34处,串珠成链,激活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一、建设广州红色羊城主题历史文化游径标识系统
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第一批)名单中的“广州红色羊城主题历史文化游径”总长约5公里,串联辛亥革命、广州起义、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等重大历史史迹,展现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的英雄城市形象,其中各个史迹点均在越秀区内。
(标识现场图)东江纵队交通站旧址
(标识现场图)“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
为了让市民游客更深入的体验“广州红色羊城主题历史文化游径”,越秀区抓住机遇,紧扣相关主题游径,对全区重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研究梳理,进一步建设文化旅游标识系统,有效串联历史文化遗产、文保单位、A级景区等,形成可观、可游、可研的专项旅游线路,以游走越秀文化风貌,解读越秀历史故事为旅游动机,突出区内历史文化资源的核心吸引力,让市民游客在欣赏、游历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感知越秀历史、认同文化特色,在历史的余温中追寻城区发展的文化脉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出新出彩,赋能文化旅游广泛深度融合。
(标识现场图)广东咨议局旧址
标识系统选取了越秀历史文化游径中代表的景点如中山纪念堂、农讲所、起义纪念馆等建筑剪影进行装饰,突出越秀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并且使用越秀历史文化游径中涉及到的有关年份进行点缀,反应了越秀区深厚的历史底蕴。此外,应用了广州市花-木棉花和羊城地标-五羊石像元素,突出了越秀的地域属性和文化属性。设计整体呈灰白色,具有历史厚重感,与越秀悠久的历史文化相吻合。
广州红色羊城主题历史文化游径:中山纪念堂—“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杨匏安旧居—国民政府旧址—第一公园旧址—广州公社旧址—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会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团一大纪念广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东咨议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标识现场图)烈士陵园
(标识现场图)省农协旧址
二、打造越秀特色红色文旅线路
越秀区根据区内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与红色历史建筑、文化、故事相结合,不断优化提升文化旅游线路,向市民游客展示越秀独特的魅力。
广东咨议局旧址
以历史为纽带,将散布在全区的红色史迹进行整理,选取最有代表的越秀地区“中共党史上的十个第一”红色史迹,围绕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精心打造越秀区“1+9”红色旅游特色线路,并入选广州市“百条红色线路”名录;围绕擦亮“解放广州第一面红旗升起地方”的红色名片,更好促进海珠广场片区文旅融合发展,设计海珠广场L型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以“豫章书院”为起点,自西往东涵盖海珠广场片区内重要的红色史迹,让市民群众追寻革命先烈足迹,接受红色文化洗礼,感受老城市的新活力;设计“古城春色,走读越秀”——赏春花读历史主题游线路。选取越秀公园(镇海楼、五羊石像)、中山纪念堂、海珠广场(广州解放纪念像)等特色景区景点,以“英雄花”木棉花串联起越秀红色岁月,诉说革命英雄们的故事。
广州公社旧址
广州解放纪念像
“1+9”经典红色之旅: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会旧址—团一大纪念广场—国民党“一大”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杨匏安旧居陈列馆
海珠广场L型红色精品旅游线路:豫章书院—东亚酒店—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旧址—广州解放纪念像—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广州起义纪念馆
古城春色,走读越秀——赏春花读历史主题游线路:越秀公园(镇海楼、五羊石像)——中山纪念堂——海珠广场(广州解放纪念像)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纪念碑
农讲所
中共区委旧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