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少年自杀问题能再次成为全网焦点,皆源于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
现在公安部门把当时监控录像公布了,背后的那些阴谋论都可以歇一歇了。终于尘归尘,土归土,让少年逝者的灵魂得到安息。
忘却跳梁小丑的流言,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去关心他们选择自杀的因由。
那么,根据新华网最新出炉调查报告。
我们知道了小林自杀的导火索,好像与纸条有关系。但是从去年6月份,小林就似乎有了自杀的念头。
为什么小林在那时就有了自杀的想法?
很简单,心理健康一直是青少年成长最重要的问题。可是却被很多人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
如果是放在以前,那时社会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包括人心都是野蛮发育野蛮生长。
大家想的都是赚钱、赚钱,物质、物质、没人会特别在乎青少年自杀这类心理健康问题。
可现在不同了,过了野蛮粗放式的发展后,现在到了精细化深耕阶段,生活富裕之后,心理、精神方面也逐渐引起重视,国家也一直在强调精神文明的建设。
然而,由于一贯的忽略和不重视,据说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青少年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据世界卫生组织在「青少年精神卫生」专题中指出:
全世界有10%-20%的青少年有精神卫生疾患,但未得到充分诊断和治疗。
抑郁症是青少年患病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青少年抑郁的检出率,大约是24%。每4个青少年中,1个人就有不同程度的抑郁。
在明显的抑郁症之外,还有一种藏得更深的「微笑抑郁症」。
ta们外表看上去和正常人无异,甚至更「活跃」,但是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而是由于各种需要的一种负担。
如何从日常中发现孩子的抑郁问题?怎样正确帮助ta们?
今天,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儿少科主任医师张治华再来给大家讲一下这事儿。愿每一个中国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轻生的悲剧不再发生。
1
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得了抑郁症?
青少年抑郁症有以下不同的临床表现:
孩子一般很难描述自己内心的抑郁心境和体验,一般会主诉心情烦躁;
这类患者一般躯体症状较成人更多,如头痛、腹痛、肢体疼痛等,而且一般年龄越小,躯体主诉越多;
患儿一般出现焦虑症状比较多,比如恐惧、分离焦虑症状;
常伴有行为问题:多动、违拗、不听话、易激惹、易受挫、发脾气及冲动行为,包括自残自伤等行为;
一般患儿会有幻觉症状,这个主要还是因为孩子的认知发展有限引起的;
这类患儿一般较少出现自杀、体重下降、食欲下降。
2
作为父母应该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来进行初步判断?
需要父母注意的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变化,比如之前亲密关系突然发生变化,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也不愿跟父母分享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等;
2、观察孩子是否有过激行为,比如用刀划手、喜欢拔毛发等。自伤行为是最能反映一个孩子内心的情绪问题,临床上很多孩子就诊就是因为父母发现这些自伤行为;
3、影响孩子情绪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且并不是在其他事件的影响下,就可能跟情绪不好有关系,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多关注了。
3
孩子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相信很多家长其实不愿接受这个结果,甚至有家长已经带孩子就诊过,但仍不能接受,甚至抗拒治疗,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如果发现自己孩子有抑郁症,我们需要做的是:
1、首先要平稳自己的情绪,理智对待这个问题。
要认识自己之前一段时间是否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等,也要通过正规途径去了解有关心理方面相关知识;
2、其次需要带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当然了,很多家长不愿带到医院,担心影响孩子的未来,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果不就诊,影响的不止未来,甚至现在这个阶段也很受影响。
积极主动接受治疗,这样对孩子以后主动接受治疗也是有帮助的;
3、最后介绍一下以后的治疗,主要还是药物和心理治疗。
大部分抗抑郁都是有效的,但因为年龄限制,很多药物使用受限制,一般医生的选择都是安全性很高的。
只有在效果不好和副反应明显时,会考虑换用其他药物。
4、辅助心理治疗,系统的家庭心理治疗对于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总之,发现孩子得了抑郁症,不要慌,也不要有太多的抵触情绪,积极治疗才是道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