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镇街谁“最青春”?一图读懂中山10年人口变化!

掌上西区
+ 订阅

刚刚,

中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

中山24个镇街的详细数据悉数披露,

包括常住人口数量、地区人口、

人口性别构成、人口年龄构成、

人口受教育程度等。

中山哪个镇街“人气”最旺?

哪个镇街“最青春”?

一起来看看

人气最强

小榄人口超50万增19.8万

中山有22个镇街人口实现正增长。人口超过50万人的有1个,为小榄镇,30万人至50万人之间的有1个,为坦洲镇。

10年来,人口增加较多的5个镇街依次为:小榄镇、坦洲镇、东升镇、沙溪镇、横栏镇,分别增加198100人、162502人、148811人、104253人、97387人。

小榄镇。(图源:小榄发布)

性别比

城区较均衡 专业镇较高

全市总人口性别比由2010年的113.09上升为117.12,呈现上升趋势,与全省趋势一致。与产业结构有关,中山制造业集聚,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增长,流入人口性别比偏高。

其中,大涌镇、南头镇、横栏镇性别比超过130。古镇镇、三角镇、黄圃镇、东升镇、中山港街道超过120。石岐街道、东区街道、西区街道性别比较为均衡,在100-105附近。

青春活力

21镇街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超7成

人口年龄构成方面,21个镇街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人口比重在70%以上,在65%-70%之间的镇街有3个。7个镇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没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的镇街道。

10年来,全市0-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3.9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0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2.0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比重提高1.55个百分点。

受生育政策调整影响,少儿数量及比重回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虽下降,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09个百分点,中山人口红利继续存在,通过人口素质的提升,人口红利向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

记者 文波 摄

最有文化

城区大学生比例最高

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73年提高至10.20年,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由7775人上升为13356人。人口素质提升,为中山城市创新转型提供动力。

城区平均受教育年限更高,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超过2万人的,有5个镇街,分别为五桂山、东区、石岐、中山港、西区。南区街道排第6,为18745人。传统专业镇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大多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流动人口增长

外省流入1930002人

城乡人口上,全市常住人口中,人口进一步向城镇集聚。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841873人,占86.96%,比2010年增加1100879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76187人,占13.04%,乡村人口10年增加195906人,城镇人口比重下降0.86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方面,全市常住人口中,2765605人呈现人户分离,超过总人口一半,比2010年增加1004104人,增长57.00%。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81158人,流动人口为2765605人。

流动人口10年来增加869076人,增长50.66%,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外省流入人口为1930002人,省内流动人口为654445人。

家庭变小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33人

全市共有家庭户1697001户,集体户141818户,家庭户人口为3961597人,集体户人口为45646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33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73人减少0.40人。

记者 文波 摄

10年超百万人口的增幅

体现了中山的巨大吸引力

湾区枢纽 精品中山

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