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大家学
党史重大事件
中国工农红四军攻占惠来县城
1928年1月,时任红四师参谋长的徐向前,奉命与彭湃、叶镛、袁裕等率领红四师十一团、十二团前往陆丰县平息以杨作梅、肖觉等反动头子为首的“白旗军”,收复了陆丰县城。在陆丰县、惠来县乡村赤卫队的配合下,攻陷白旗军的老巢百岭乡。1月29日,徐向前与彭湃率红四师两个团和惠来、陆丰两县赤卫队乘胜进军,三次攻打盘踞在葵潭的惠来反动武装,浴血奋战,取得胜利,解放葵潭镇,给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3月3日,红四师与驻惠来县兵营乡的部队汇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攻城指挥部”。3月4日,彭湃、徐向前率红四师进驻邦山村,以邦山村作为攻打隆江镇的指挥部。7日下午,红军、农民赤卫队及尖串队与盘踞惠来的陈铭枢部第七十六团第一营展开血战,敌兵大败,放弃隆江镇,退守总铺洋雨亭山,红军和农军乘胜追击,有计划地诱敌深入,且战且退,当敌人进入凤镇朱村附近时,预先埋伏的各村农民尖串队突然杀出,将敌人拦腰戳为两截,敌人首尾不能相顾,死伤过半。残部逃窜入县城,至此,通往惠来县城的门户被彻底打通。彭湃、徐向前率红四师攻城。指挥部和中共惠来县委等机构进驻城郊苗海村沈氏祠堂,并在苗海村成立了惠来县苏维埃政府,彭湃兼任主席。12日凌晨,红军和惠来农军对县城发起进攻,14日攻占惠来县城。
广东夏收暴动
1928年4月13日,李立三在香港主持召开中共广东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到会指导。会议通过《广东政治任务及工作方针决议案》《党的问题决议案》《苏维埃问题决议案》《军事问题决议案》《没收分配土地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等议案。会议改选广东省委,选出省委委员32人,候补委员10人。李立三、李源、张善铭、周松腾、黄钊、恽代英、周颂年、吴毅、沈青等9人被选为省委常委,李立三为书记。会议错误地认为当时广东革命仍处于高潮,要求广东各地继续扩大暴动;东江特委要完成割据,向广州方向发展;琼崖特委要夺取全岛;最后实现夺取全省的胜利。5月,省委作出了在全省发动夏收总暴动的决定,要求广东各级党组织以夏收暴动为最近两个月的中心工作。根据省委指示精神,广东各地党组织积极准备夏收暴动,但是,此时全省许多地区的革命斗争已经转入低潮,因此,只有东江、南路、琼崖的少数县于夏收期间举行了暴动,大埔农军攻占了县城,化县先后有五区暴动和夏收暴动,仁化、遂溪农军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作军事对峙,其他暴动均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因此,在全省广泛暴动的计划实际上未能实现。
中共南方工委
全称中国共产党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1937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成立的地区领导机构。前身为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张文彬,薛尚实、饶彰风、梁广为委员。机关先后设于香港、广州。机关刊物《大路》。直属中共中央领导(1937年12月后由中央长江局领导),辖广东(除潮梅地区外)、广西、香港等地党组织,领导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4月成立中共广东省委时撤销。1940年11月成立的中共在华南地区的领导机构。是在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被迫停止活动时,为对付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而建立。书记方方,副书记张文彬。设组织、宣传等工作部门。机关先后设于广东梅县大埔。机关刊物《学习》。隶属于中共中央南方局。辖广东、广西、江西、湘南、闽西、闽南等地党组织,领导各地抗日和反对顽固派迫害的斗争。1942年6月因遭国民党顽固派破坏而停止活动。
红围会议
红围是韶关市始兴县沈所镇沈北村一座客家“围屋”,因整个围子为红色,故取名为“红围”。1938年10月,中共广东省委根据抗日形势,将省委机关由广州迁至韶关。1940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从南雄迁入红围。12月省委在红围召开会议,张文彬宣布了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决定:中共广东省委撤销,正式成立中共粤北省委和中共粤南省委,均隶属中共南方工委领导。
中共粤北省委和粤南省委
1940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在韶关始兴红围召开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南方局决定,撤销中共广东省委,正式成立中共粤北省委和中共粤南省委,均隶属中共南方工委领导。
中共粤北省委,全称中国共产党粤北省委员会,书记李大林。下辖广东的东江、北江、西江和赣南等地区党组织。1941年春至1942年5月,省委机关由始兴红围迁到韶关五里亭,5月下旬因遭国民党顽固派破坏而停止活动。
中共粤南省委,全称中国共产党粤南省委员会,书记梁广。省委机关设在香港,下辖广东的中区、南路、珠江三角洲、香港等地党组织。1942年上半年停止工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