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才夫妇的心愿是入住一家能用医保看病的养老院。图文无关。(CFP/图)
全文共5014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研究显示,与身体健康者相比,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更愿意入住养老院。究其原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老年人“顾家”“隐忍”等品质有关——住到养老院里,以免拖累子女。
签约之前,周光才夫妇已多方“考察”近一年时间。相比于在北京市五环边上的朝阳区健生养老院,许多备选的地理位置更偏远。更重要的是,“又能看病,又有医保”的养老院数量很少。
周光才夫妇与养老院最终达成了和解。之后,南方周末记者探访养老院,工作人员不再主动提及医疗资质,而将卖点锁定为“环境优渥”。目前全院450张床位,入住率超过80%。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高伊琛
南方周末实习生 黄哲敏 汤斯麟
责任编辑 | 谭畅
“八十二岁,第一次弄微博。做得不好,请包涵。”2021年5月5日,微博网名“灿烂英才”发布第一条帖文。账号主人是82岁的北京退休老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光才,因与养老院存在纠纷,无法就退款问题达成一致,发布4000余字长文求助,转发量超过13万。
周光才夫妇的独生女儿长居加拿大。身体每况愈下,三年前,老两口决定选择一家医疗条件较好的养老院入住。朝阳区健生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这是一家具备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院内医护24小时轮流值班,日常老年病、突发性疾病都可以及时得到处理以及治疗。他们与健生养老院签下合同,缴纳12万元,但实际情况未如所愿。
像周光才夫妇这样,饱受老年病困扰而将余生托付于养老院的老人不在少数。中国正趋近深度老龄化社会,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进程加快。
优质养老服务成了稀缺资源。民政部发文称,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0.4万个,总床位775万张。供小于求,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创办与运营得到国家鼓励,但同时,也出现了打着养老服务的幌子超额招揽会员,以销售老年产品、投资养老公寓为名非法集资等乱象。
周光才夫妇与健生养老院的一场风波,以双方达成和解收场。这对高知老人寻求晚年依托而不得的经历,已然成为老龄化社会中的一个典型样本,映照出无数老人正面临的养老困境。
1
用一年“考察”养老院
入住养老院的想法,周光才夫妇酝酿了许久。
两位老人都是19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求助微博中公开了一张配图,内容是1993年度北京市市级优秀新产品一等奖的奖状,授予HJD04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者,抬头第一个名字:周光才。
周光才的求助微博配有他手捧奖状的照片。(受访者供图/图)
HJD04是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有网友感叹,“中科大毕业加1995年的教授级工程师,那时候全中国也没几个人啊,能够评上都是为国家做出过大贡献。”
周光才的女儿周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父亲是北京国营738厂(北京有线电厂)京信厂总工程师,专业为有线通讯,确实参与了程控交换机的研发工作,“相当于是他这一辈子最辉煌的一个成就了”。
周光才的爱人刘锡英也是738厂高级工程师,擅长计算机。周妍提及,母亲参与设计了中国当时第一台计算机。
小时候,周妍并不觉得父母有多厉害。周妍在738厂区家属院长大,从小最大的愿望是去父母科室看一看。由于厂区属于涉密单位,管理非常严格,她从未进去过,只能在传达室等着。
在印象里,父亲一直很忙,机器随时可能有故障,需要调试修复,经常出差。半夜被电话吵醒后,小周妍还向来人发过脾气,“我爸就训斥我,怎么那么没有礼貌”。
回想起来,周妍向南方周末记者感叹,“我觉得他们一辈子不可思议。不是说我爸我妈特殊,他们那一代人就是这样。”周边环境单纯纯粹,周光才与刘锡英都将心思投入工作,用周妍的话来说,没有经历过险恶环境,少了几份社会阅历与经验。
到了人生的暮年阶段,他们碰上了一大难关。
周光才在自述中提到,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病纷纷“找上门”,原本能够自理的日常琐事,开始变得力不从心。尤其是2017年底,他突发肠道出血住院治疗,加上多年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身体每况愈下。因此,他们有了寻找具有医保资质养老院的想法。
2018年上半年,他们在朝阳医院门诊大厅等候看诊,一位女性工作人员主动迎上来发传单,介绍一家集养生、养老于一体的全方位养老中心,在院内就可以用医保看病,且院内有医疗资质的医护人员,饮食经过特聘高级营养师专业调配。
几日后,两人跟随该工作人员实地参观,看见楼内设有医护区,检验区,有挂号室,内科门诊室,中医治疗室,药房等科室,甚至还有住院部,“微小型医院内该有的科室都有”。那便是朝阳区健生养老院。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养老院并未获得医保资质审批。周光才发现,虽然硬件配备齐全,但所有科室皆无人烟。询问后得知,“在装修中,很快就会有人的”。
为了确保稳妥,周光才回家后,还用电脑查询了该养老院的网站。看到服务内容第三条为“内设医保定点”。
周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签约之前,父母已多方“考察”近一年时间。他们去参观过一些老同学所在的养老院,做过比较,相比于“在五环边上”的健生养老院,许多备选的地理位置更偏远,在怀柔或昌平,“出来一趟很难”。更重要的是,“又能看病,又有医保”的养老院数量很少。
2018年7月,在无子女陪同的情况下,两位老人与健生养老院签下入住合约。当时需缴纳一笔十几万全款入住金,他们手头并无现钱。养老院工作人员以“优惠期快结束了”为劝说理由,带着两人打车去到银行,取出现金,交了12.2万余元。
“您可能会觉得我们老两口太傻太轻信别人,可实际上我们只不过是不愿意给亲人添加负担。”周光才在求助微博中解释签约的初衷,“养老问题本身就很复杂,如果真的能做到,我们当然愿意尝试。”
2
病痛缠身
直到签约后,周妍方从父母口中听闻此事。她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当时父母显得很高兴,主动告诉自己,找到一家很好的养老院,“在里面能够看病”。
“看病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周妍说,“现在我爸身体特别不好,腿又是肿的,要做各项检查。我妈是被车撞了以后,出行非常不便,就得推着助行器,她也要看病。在院内能够用医保看病,这件事情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住在工厂分配的宿舍楼二楼,一住三十几年。老房子没有电梯,上下楼很不方便,刘锡英需扶着把手慢慢挪动,周光才替妻子拿着折叠车。
然而,在与养老院签过合约后,两人并未马上入住。周光才查出严重胃溃疡、慢性萎缩胃炎、糖尿病病变引发的眼底出血、左脑血管主动脉狭窄、肺炎、肺气肿、肺结节、食管乳头状瘤等多项疾病,加上多年的糖尿病,在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频繁住院接受治疗。刘锡英则是前几年意外车祸伤害导致四级伤残,同时患有三级高危高血压、心脏病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也需定期去不同医院看中医西医。
周光才说,当时考虑到健生养老院地处北京五环以外,出于交通费用考量,便没有入住养老院。周妍说,即便住在家中,“我们家没有车,也没摇到号,出门要打个车去,完了打个车回来,每个星期一千多块没了。”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父母的退休金每月只有几千元,经济并不宽裕。
女儿长居国外,平时家中只有老两口彼此照顾。
“他俩轮着来的,老太太特别糟的时候,正好老头情况还好点,就这么相互扶持着。”金禾是周妍的发小,是刘锡英口中“看着长大”的孩子,她与老两口签订了协议书,是老两口的监护人。金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不敢轻易上门打扰,与老两口以电话沟通为主。
老两口每天的生活就是去医院看病、回家吃药、吃饭、睡觉。周妍提到,父母喜欢在家门口的超市买菜,共同做饭,父亲有糖尿病,要控制主食分量,母亲是老年性肾病,不能吃豆类。两位老人会研究食谱,计算每日膳食摄入,“尽管吃得不是很多,但是非常精准,非常会调理”。
两位老人婉拒了南方周末记者的登门拜访。刘锡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最近身体不好,尤其是微博发帖过后,电话不断,血压很不稳定。
3
退款风波
两位老人与养老院的纠纷起于病情稳定后。
2019年10月,他们第二次到访养老院,发现楼内的挂号室、内科门诊室、中医治疗室、住院部依旧是空无一人。虽然工作人员保证,很快会通过审批,老人入住后很快可以用医保在院内看病,但周光才夫妇还是决定撤销入住养老院合约。
本以为一天未住,能获得全额退款,但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才发现,按照合约规定,解约需缴纳高额违约金。周家提供给记者的合同显示,如甲方毁约退卡,应当向对方支付合同剩余金额35%的违约金;或者乙方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帮助转让,六个月内未能转让,乙方可七五折收购。
签约时,周光才与刘锡英并没有逐项研究合同细则。在这一点上,周光才的解释是:两人老眼昏花且整日精力匮乏,一心想着养老院不会做对老年人不利的事情。
朝阳区健生养老院外景。(“北京健生养老院”公众号截图/图)
刘锡英有两位同事入住朝阳区健生养老院,其中一位在居住一年后,已于2019年解约离开,扣除35%违约金。
另一位同事仍在健生养老院中居住。据周妍介绍,这位老太太的孩子患癌去世,孙女在国外居住。老太太已将房子卖掉给孩子治病,无处可去,就住进了养老院。周妍曾在2019年时陪同父母前去探望她,当时认为养老院不适宜父母居住,“我亲眼看见,(饭菜)就是豆腐用酱油炒了一下,有点青菜,稀汤寡水”。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养老院人均餐费为一天40元。根据房间大小和居住人数,每月缴纳费用在4900至10900元不等,其中固定伙食费与物业服务费各1200元。
协商退款一事,因疫情耽搁下来。刘锡英曾试图与养老院在电话中沟通,“但那边劈头盖脸的,用老太太的话是‘特别凶’,吓得不敢再打了。”金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两位老人性情温和,平素不与他人发生矛盾。
得知此事后,金禾主动提出代理维权。2021年3月初,她代表两位老人,与健生养老院进行沟通。“北京健生养老院”公众号介绍,朝阳区健生养老院是北京健生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2014年创办。企查查显示,该公司有裁判文书记录20条,涉案案由大多为服务合同纠纷。
周妍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养老院客服部表示提供两种解决办法,第一,扣除35%违约金,按照合同走。第二,等养老院下半年销售二期开放后,找到合适的老人,进行无偿转让。而周家的诉求是全额退款。
协商无果的情况下,金禾建议微博发文求助。周光才亲笔撰文,刘锡英负责修改。自答应此事后,周光才用了将近十天时间,写出四千余字。金禾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了原始文档,称自己只负责帮忙发出。
这条微博发出3日后,2021年5月8日,周光才微博再次发帖称,经多方协调,已与涉事养老机构及其投资方,就合同纠纷达成和解。
据家属告知,求助微博发出次日,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已介入,与双方进行沟通。5月10日,朝阳区民政局养老工作科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已经协商解决此事,但没有介绍协商详情。
健生养老院工作人员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以周光才微博的和解公告为准,其他不便透露。
4
“医养结合”心愿落空
入住一家“内设医保定点”的养老院是周光才夫妇的心愿,但这个心愿暂时落空了。
他们追求的这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近些年国内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结合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服务,意图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目的。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一篇论文显示,与身体健康者相比,身体状况不佳的被调查者更愿意入住养老院。究其原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老年人“顾家”“隐忍”等品质有关。当身体状况不太好时,他们更倾向于住到养老院里,以免拖累子女。
该中心教授孟颖颖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由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机构、养老与医疗结构签订合作协议实行“双向转诊”,或医疗机构“上门”来提供服务。
健生养老院意图提供的便是第一种服务,在养老机构内增设医疗机构。北京市大力推进“医养结合”,自2013年起,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可申请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退款风波中,健生养老院客服人员告知金禾,他们确实是一家带有医疗资质的养老院,从2019年开始递交纳入医保定点申请,但目前仍未获批。客服人员将原因归结为北京市“在2020年度没有(新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指标”。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官网公布的新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公示,发现2020年第一批名单于2020年12月公布,通过评估的有北京瑞安康复医院等21家医疗机构,没有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2021年公布名单中,则包括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及养老照料中心。
孟颖颖表示,“医养结合”在国家层面受到高度重视,在多重政策的推动下,近年各地“医养结合”都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依然存在,表现为支持资金不足、吸引社会资本力度不够、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短板明显、政府监管缺位等。
而实践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业务主管部门交叉重叠、责任边界不够明晰。各级养老机构隶属于民政部门管辖,医疗机构隶属于卫生部门管辖,涉及医疗保险费用报销事宜又由人社部门主管。
周光才夫妇与健生养老院和解后,南方周末记者以家中有老人欲入住为名,探访健生养老院。
带领参观过程中,养老院工作人员不再主动提及医疗资质,而将卖点锁定为“环境优渥”。工作人员说,目前全院450张床位,入住率超过80%。
(文中周妍、金禾为化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