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后,
都是换工作的高峰期,
所以才有了求职“金三银四”的说法。
这不,
到了5月,
新的offer下来了,
是时候提离职了。
不知道你注意没有,
很多人会花很多时间准备入职,
绞尽脑汁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却很少有人花心思考虑如何平稳离职,
给老东家留下最后的“好印象”。
一些人提了离职之后,
就开始消极应对一些工作。
有的人想,
“反正都要走了,认真工作还有什么意义?”
不如等着办手续,拿离职证明。
还有的人想,
都提了离职,
怎么还把工作交给我?
如果出问题了算谁的?
还能不能正常离开?
还不如消极应对工作!
这个问题,
不但微妙而且棘手。
从法律层面说,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
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
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但在用人单位还没有开具
正式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之前,
双方的劳动关系还是存在的,
所有合同约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都必须执行。
不会因为提了离职申请,
就会有所减免。
如果离职者明显消极怠工,
公司可以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罚。
这也是从保护公司自身利益出发,
因为有的工作,只有当事人最了解。
用人单位安排接替人手,
也需要一定时间。
如果说不干就不干,
说消极就消极,
各种工作将很难推进下去。
to:离职者
离职者要理解,
你离开的是岗位,
没有离开职场。
善始善终做好交接,
站好最后一班岗,
是在职场打拼的基本素质。
总是撂挑子、玩失联,
以后还有哪家公司敢用你、
敢把任务交给你?
做人留一线,
日后好相见。
你离职的态度里,
藏着你未来的样子。
to:用人单位
对用人单位,
小编也有句建议:
即将离开的人,
心思肯定已经不在你的工作上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不是人人都有
那么高的觉悟。
把新工作交给无心恋战的人,
不是明智之举。
总想着在离职前再使劲用TA,
最后再“榨”出TA一些价值,
这种思路多半会给工作埋藏隐患,
甚至有可能返工。
与其这样,
不如抓紧安排工作交接,
让过渡工作有序进行。
职场本就是来来往往。
作为公司如果能:
理解TA们的行为
交接TA们的工作
支持TA们早些离开
恭祝TA们前途无量
这些让还在职的员工看在眼里,
心里也会更加安定。
你离职时的过渡交接顺利吗?
评论区唠唠你的经历吧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黄文展
初审:柯柱基
审核:杨永新
来源:央视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