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老年人,有多少人愿意入行?|养老服务调查①

南方+ 记者

本文收录于专辑#“老有所养”深调研#

■ 写在前面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占18.7%;广东60岁及以上人口约1557万人,占12.35%。

这些数据再一次揭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人口老龄化,真的来了!

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而我们关心的是,要实现老有所养,养老服务能否跟得上?围绕这个话题,“老有所养”深调研小组开展了一组调查。


人口老龄化,给养老服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客观上需要更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护理人员进入市场,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老有所养”深调研小组在近日的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目前市场上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以“4050”人员为主,文化素质较低,专业化水平不足,缺乏较多类型的养老服务人才

而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角度来看,由于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较低、劳动强度大、职业通道狭窄,导致职业吸引力低,流动率也比较高,年轻人愿意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也不多。

一句话,市场需求大,但从业队伍流动性大、质量有待提高,存在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问题。

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服务。

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服务。

你愿意和老人打交道吗?

每天,王晓红(化名)都会早早起床,前往院内老人房间,协助老人刷牙、吃饭,有时还要帮老人换尿片、协助上厕所。每逢节假日,她会和同事们组织活动,让老人们看看电影、做做手工,缓解老人的孤独感。

23岁的王晓红是一家养老院的护理员,去年刚从卫校毕业。从实习算起,她已有近2年的养老护理经历。高考填报志愿时,看到有养老护理专业,王晓红觉得发展前景好、找工作容易,就选择了这个专业。“我也有爷爷,他的身体还算硬朗,但老人家有时会觉得孤独、无聊,陪伴像爷爷这样的老人,挺有趣的,也有意义。”

王晓红现在从事的是养老基础护理工作,这与她一开始的设想存在差距。不过,她始终觉得,“和老人打交道很有趣”,这个想法到目前也没有改变,自己打算长期干下去。

养老护理员给老人喂汤。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像王晓红有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太多。当初有好几位同学和她一起到养老院实习,后来有一大半都离开了。王晓红分析了一下原因,认为同学们普遍觉得照顾老人太累,比较难接受,也有人认为自己还年轻,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社会认同感偏低是阻碍年轻人进入养老行业的重要原因。“在一些人眼中,养老护理可能是不太体面的,不少人对这一行业存在偏见,认为老人进入养老院就是被家人抛弃,是子女不孝顺的表现。”30岁的养老护理员黄颖(化名)直言。

如何适应专业化智能化要求?

如今的养老服务,已从简单的照护扩展至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多方面,越来越凸显专业化、智能化、细分化。黄颖有着6年养老护理经验,对其间的变化深有体会。

“刚开始的时候,工作量大、流程也比较繁琐,花在老人身上的时间很多,但服务效果不一定好。”黄颖说,养老智能化解放了双手,比如护理记录工作,以前需要手写,现在用电子档案。“在这些细节上花的时间变少了,服务老人的时间也就变多了。”

专业化、智能化趋势,对服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变化,在人员招进来以后,养老机构大多会进行岗前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也会开展专业培训和定期考核。

老人体验试用爬楼机。

陈丽(化名)从事养老服务行业20年,目前在一家养老机构负责养老服务人才的招聘培养。她发现,年纪大的人掌握电脑等技术速度偏慢,对专业培训和定期考核也觉得繁琐,一些人因为适应不了而离开,“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养老服务行业需要年轻血液的加入。”

“以前的招聘标准是要高中学历,年龄在35岁以下。”陈丽告诉记者,但年轻人不愿意报名,很多报名的中年妇女又没有高中学历,后来就降低了标准。

降低标准带来的影响,就是养老护理员普遍年纪偏大、学历偏低,继而又影响了大多数年轻人对养老行业的认同感,认为服务层次不高、不愿从事相关工作。即便有一些年轻人加入,但流动性还是比较高。

老人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参加义诊活动。

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入行?

31岁的叶莹颖(化名)是一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副主任,她所在的机构承接了街道的社区居家养老项目。

待遇偏低的问题困扰着叶莹颖。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她坦言,目前的收入与她的生活需要开支相比,还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不过,叶莹颖也看到,“现在政策比较支持社区养老,还是能给我一些信心的。”

对黄颖来说,6年的行业经历中有过迷茫和彷徨,也让她看到了这份职业的价值,坚定了扎根养老行业的信念。

“爷爷老了以后,很多事情慢慢遗忘,有时甚至会忘记吃饭、睡觉,但他还记得我这个孙女。”黄颖回忆,“由于自己当时不掌握照顾老人的专业技能,爷爷比较抗拒,很难为他做更多的事。”

从事养老护理行业后,黄颖意识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很实用,最起码可以帮到家人。在照顾爷爷生活的同时,也可以减缓爷爷丧失记忆和生活能力的速度。

老人试用床边安装的扶手。

在调研中,不少受访者认为,养老服务行业前景广阔,但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体系,吸引优秀人才进入。

“为了招到更多年轻人,我们也做了一些努力。”陈丽介绍,近年来,我们院与一些院校合作,学生可以来养老院实习,实习结束后,一部分人会选择留下。“要让他们看到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给他们个人带来的提升空间,他们才更愿意留下来。”

养老护理员王晓红认为,要想吸引更多年轻人入行,需要提升整个社会对于养老护理行业的认识,其次是提高护理员的薪酬,养老机构还要给护理员制订可行的职业规划。

深调研小组了解到,一些地方已陆续出台一些举措,用“真金白银”吸引养老服务人才。在广州,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从业的养老服务人才,可享受免费培训、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就业补贴、艰苦岗位补贴、积分制加分入户等十项优待措施。据统计,2018年以来,广州为逾1800人发放养老就业和岗位补贴,金额超过1800万元,择优遴选70多名养老护理员入户广州。

日前,广东省民政厅发布《广东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兜底供养有保障、普惠养老能满足、中高端市场可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机制。

有业内人士建议,要想解决养老服务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需要从完善政策、提高待遇、畅通发展路径、提升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着力,让养老服务人才愿意来、留得住。

1、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可多选) 工资低 社会认可度不高 工作强度大 其他(在评论区留言) 2、好的养老服务人才,需要具备什么特质?(可多选) 有爱心 做事细致 吃苦耐劳 掌握专业技能 其他(在评论区留言) 提交

【策划】洪奕宜

【记者】汪祥波 吴彦旻(实习)

【图片】受访者供图、资料图片

【出品】南方日报“老有所养”深调研小组

编辑 赵晓健
校对 符如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