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动、专家支招、镇街试点……近视防控如何真正落实?东莞先行探索实践, 取得一定经验成果。在5月12日举行的“2021年广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交流研讨活动”中,东莞市茶山镇教育管理中心作为代表单位,将试点经验成果向全省作介绍。
镇校试点,亮点频现
“近两年茶山镇学校共投入1330万元改造课室、功能室,投入154.6万元改造课室灯光,投入399.5万元更换课桌椅……”
在交流研讨活动上,茶山镇教育管理中心介绍,结合防控近视的专业要求,茶山为全镇所有学校、幼儿园配齐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健康副校长,每校均开设了近视防控课程,定期邀请眼科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防控近视知识培训,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科学用眼意识、习惯和技能。
此外,茶山镇还与专业眼科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实施“四个一”工程,即: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学生视力普测、完成一次全镇性的视力检测结果反馈、建立一个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培养一支以校医、保健教师、家长为主体的近视群防群治师资队伍。
而在东莞市长安镇第二小学,学校除了按照要求改善教室灯光环境、坚持视力检测外,还把上课时间推迟至早晨8:20,让孩子们能够保证每天10小时的充足睡眠;学校也专门购置了一批标准对数视力表等器材安装在教学楼架空层,课间休息时学生可自己检测视力,方便学生、家长、教师及时关注到视力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镇第二小学除了坚持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外,还引进了一套视力健康操(即“脊柱操”),该项目是国家体育总局研发、保护学生视力与脊柱的最新健康操。在疫情期间,学校还开展“亲子视力健康操”比赛,让学生在居家期间与家人一起动起来,保护视力与脊柱健康,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增进亲子关系。
针对近视低龄化的问题,东莞的幼儿园也有相应的措施。例如,长安镇第一幼儿园格外重视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聘请绿化公司定期更换绿植,保障绿化率100%达标;园内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发展需要进行环境创设,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避免用眼过度。
专家支招,家校采纳
“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是教育部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中指出的众多现状之一。“近视眼”并非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不仅会对孩子个人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会对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在2021年东莞市政府十件实事中,就有一项提出要改造全市10000间课室的灯光照明,使教室灯光环境更有利于保护青少年学生的视力;2021年东莞教育的十项重点工作中,其一也是要通过落实教育部关于手机原则上不进校园、小学生作业不出校园,以及加强体质锻炼、保障睡眠时间等一系列举措防控近视。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用眼知识,推动东莞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早在今年1月,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就联合南方+共同推出“东莞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主题直播。以“同上一节班会课”的形式聚焦“在校如何科学预防近视”,并邀请眼科专家、疾控专家进行深入浅出的科普讲解,吸引了数十万人关注。
使用电子产品的教学时长不应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用眼20分钟要向20尺外远眺20秒,持续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后要远眺10分钟或闭眼休息5分钟,每位儿童青少年要保证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在直播中,东莞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张敏,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所副所长周慧芝针对家长提出的“如何有效缓解眼疲劳”“如何正确控制用眼时间”“电视、电脑、手机怎么使用不伤眼”等问题进行了专业、详细地解读。这些“妙招”也被很多学校积极采用,成为近视防控常态化工作的一部分。
例如,南城阳光六小用绿色盆景布置出绿色校园,并在楼廊装饰师生书法作品,黑白相间用以缓解视觉疲劳;南城阳光三小每天都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石排福隆小学每年会邀请卫生防疫部门专家、眼科医生走进校园讲解眼保健知识;谢岗中心小学则积极发挥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
以上学校的做法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加强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并不是家庭或学校一方的责任,而是需要家长、学校、学生、医疗机构、管理部门联动”,张敏说,“学校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实实在在给学生减负;医疗机构要宣传正确用眼、科学矫正的方法;管理部门要给予政策的支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真正实现近视防控。”
东莞举措,全力“防近”
眼睛是人类的灵魂之窗,一双健康的“明眸”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近视防控工作不能仅仅昙花一现,而是应当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执行机制,才能真正实现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目标。
为此,东莞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近视防控有关精神,在去年联合6个部门出台《转发广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7个方面19项重点任务。
结合东莞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前期在镇街、学校试点的经验,《方案》指出未来东莞将通过三“减少”、三“增加”、三“改善”以及“一机制”,做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
一方面,要求学校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确保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幼儿园要重视生活和游戏对3—6岁儿童成长的价值,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学段的作业时间也要严格控制;还要控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统一考试次数,严禁学校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考试成绩及排名。
另一方面,要保障不同学段学生的睡眠时间,小学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同时要增加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时间各1小时以上;在节假日或无体育课的教学日,学校也要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
根据《方案》,三年内各镇街、园区和直属学校应完成灯光照明设备改造任务;鼓励学校采购可调节课桌椅,每学期根据学生发育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并定期调换座位;此外,各学校也要全面保障医务室配置、人员配备、专业提升和经费投入,配齐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为保障预防近视工作落到实处,东莞市教育局将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强化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监测管理。
学校方面将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两次视力检测制度,并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管理部门方面将成立市教育系统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领导小组,将相关工作情况纳入对园区、镇街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督导考核,确保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