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
肇庆
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
优良革命精神的红色土地
今天,文明君选取了
一些“红色旅游”打卡地点
让我们跟随革命先驱们的脚步
去这些“星星之火”燃起的地方
感悟红色精神
一起来看看吧~
01
叶挺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毛泽东曾评价叶挺
“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
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肇庆文明网 陈庆卫 摄
翻开人民军队的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
第一支正规武装——叶挺独立团
就诞生在肇庆
并从肇庆先遣北伐建功
赢得了“铁军”威名
图源:肇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叶挺独立团驻防肇庆期间
进行了严格的军事政治训练
积极宣传革命思想
维护社会秩序
大力支援了西江地区的农民运动
使西江地区的农民运动出现了全盛时期
肇庆文明网 陈庆卫 摄
叶挺独立团在
中共党史、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59年,阅江楼被设为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
如今,这里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
以及市民游客了解党的历史
加强觉悟锻炼的重要场所
推荐“红色旅游”打卡地点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
02
陈进
陈进(1875—1927年),又名陈启星。1957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25年
高要县农会帮助组织农会
1926年3月9日
沙浦乡农民协会成立
陈进当选为农会主席
1926年8月12日,联合苏坑农军共100多人,在14日晚攻打沙浦地主武装民团。此后他曾经历广利、金利、村尾梁等多次武装斗争,迫使地主签订三项条约。带领农民建立革命新村,兴办农民子弟学校。在沙浦筑6个炮台抵御敌人,并在卡口要道修筑防御工事,用缴获地主抗交的田租款购买枪支弹药,壮大农军力量。
沙浦农民协会旧址外景。
1927年12月17日,反动武装400多人围攻沙浦桃溪农会,陈进率部分农军突围分散转移隐蔽。3天后,在典水村被逮捕,被押解回沙浦渡头沙尾。反动派用各种酷刑逼迫陈进屈服,但其坚贞不屈,被反动派推下西江开枪射杀,壮烈牺牲。
沙浦农民协会旧址内景。
该旧址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2010年12月被列为
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教育基地
沙浦农民协会旧址展览室。
在沙浦农民运动中
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
他们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和
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将永垂史册
沙浦革命烈士陵园。以上4图源:文明鼎湖
推荐“红色旅游”打卡地点
沙浦农民协会旧址
沙浦革命烈士陵园
03
伍腾洲
伍腾洲,又名廷洲,高要乐城镇领村人,是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伍腾洲牺牲时年仅20岁,用热血谱写了人生最壮丽的青春。
高要乐城镇领村
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高要农民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和指挥中心
伍腾洲和谢大德、聂文波等人
就带头发起组织
西江地区最早的农民组织——端源乡农民公会
伍腾洲被选为该会执行委员
1925年4月
端源乡农民公会改称端源乡农民协会
端源乡农民协会遗址。图源:肇庆党史
1926年
端源乡农民运动进入全盛时期
农民自卫军队伍和农民协会会员前仆后继
无畏无惧
为反击地主豪绅武装袭击领村
的战斗作出了英勇的贡献
在高要农民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源:高要广播电视台
为纪念伍腾洲、聂文波、谢忠等
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120位革命烈士
1958年3月
当时的高要县人民委员会
修建了“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正面嵌“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行书大字
背面为“永垂不朽”题字
乐城镇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图源:高要发布
推荐“红色旅游”打卡地点
高要区乐城镇领村
04
陈伯忠
陈伯忠(1901—1926年),又名新启,四会市黄田镇江头村人,原中共四会县支部书记、四会县农民自卫军军长,是大革命时期四会地区工农运动的开拓者,1926年在四会迳口召集农民开会遭遇埋伏牺牲,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24年
在陈伯忠的领导和宣传发动下
四会县成立了江头乡农会
江头乡农会旧址。
1924年11月
潭布等地的地主武装破坏减租袭击农会
陈伯忠亲率农军协同省铁甲车队
攻打潭布等地的地主民团
大获全胜
这些都大大推进了
当时的革命进程和农民的解放事业
陈伯忠像。
陈伯忠在四会兴办农会
建立党组织,领导工农运动
使四会县的工农运动得到迅猛发展
如今在四会市黄田镇的江头乡农会旧址
就是当年陈伯忠创建农会的一个见证
与此同时,陈伯忠领导工农运动也遭到地主豪绅的强烈反对。他们开始对陈伯忠进行造谣恐吓,继而组织伪农会进行对抗。后来竟收买凶手,1926年10月底,当陈伯忠与中共党员赖西畴在迳口会面时,凶手在龙撞口将他们杀害。陈伯忠牺牲时年仅26岁。
以上3图源:四会博物馆
1986年
陈伯忠墓被四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被列为
四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而位于江头乡农会旧址一旁的陈伯忠故居
也被列为四会市
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推荐“红色旅游”打卡地点
四会市江头乡农会旧址
陈伯忠故居
05
周其鉴
周其鉴(1893—1928年) ,生于肇庆广宁县新楼村。中共早期党员之一,中共西江组织创始人,广东农民运动四大领袖之一。周恩来曾评价说:“广东农民运动掌握领导是彭湃,在武装运动上,开始领导是周其鉴同志”。
他为广东省的农民运动发展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早期我党开展武装斗争实践
作出了开拓性的尝试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是光辉的一生
右二为周其鉴。图源:多彩肇庆
周其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10月
创立广宁农民协会
掀起广宁农运高潮
周其鉴故居位于广宁县南街街道红星社区,建于清代。周其鉴故居保存了周其鉴生活成长的历史记忆,富有革命纪念意义,是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起义失败后
周其鉴转移到清远坚持革命斗争
1928年1月23日
在清远进行革命活动时
在葫芦岭农会骨干
余锦华家中被捕后杀害
被敌人杀害时年仅35岁
周其鉴纪念馆。
为纪念周其鉴烈士
1991年
政府把广宁县新楼中学定名
为其鉴纪念中学
(现为广宁周其鉴红军中学)
并修建了周其鉴烈士铜像和周其鉴纪念馆
“周其鉴光辉的一生”展览厅。以上3图源:多彩肇庆
推荐“红色旅游”打卡地点
广宁县周其鉴纪念馆
周其鉴故居
06
徐儒华
徐儒华(1910—1969年),今德庆县高良乡旺埠村人,曾任马墟镇斌山中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德庆县首任县长。
抗日战争时期
徐儒华与德庆县城地下党成功接头
秘密成立了中共德庆县支部
任支部书记
组建抗日自卫中队
1944年11月下旬,300多名日伪军从县城扑向高良罗阳,企图一举扑灭抗日自卫队。徐儒华闻讯后,决定给日伪军以迎头痛击。当敌伪军进入预定地段时,自卫队员和群众利用土枪土炮向敌人猛烈袭击。
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战斗旧址——高良镇罗阳村光裕堂。1944年11月,抗日自卫队以此为据点,击退日军进攻;解放战争时期,光裕堂是“二•二八”武装起义主攻据点。图源:德庆发布
战斗打响不久,附近诰赠乡自卫队也赶来参加战斗,在罗阳背后山上袭击敌军,敌人最终狼狈逃窜,战斗胜利结束。此战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德庆人民的抗敌信心。
解放战争时期
利用斌山中学校长的身份
打响了解放德庆山城的第一枪
斌山中学德庆地下党小组旧址。以上2图源:多彩肇庆
在艰苦的斗争中
徐儒华的五位亲人
为了革命事业先后牺牲
但徐儒华的革命意志毫不动摇
始终如一
推荐“红色旅游”打卡地点
德庆县斌山中学中共德庆地下党小组旧址
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旧址
07
龙师侯
龙师侯,1898年生,自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家风熏陶。1924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封川县(1961年4月封川县与开建县合并后称封开县)第一个共产党员,中共封川党组织的创立者,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第一任中共封川县委书记。
1925年夏天
中共广东省委派他回家乡开展革命工作
郁南和封川两地毗邻
他以龙姓同宗的关系
经常到两地的各村各寨活动
向村民宣传革命道理
并组织当地建立农民协会和
成立了农民自卫军
大造宫——封川二区农民协会旧址。图源:肇庆西江网
1927年1月
封川农民运动进一步高涨
在龙师侯等人的主持下
成立了封川二区农民协会和农军大队部
农会会员增加到2000多人
1927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龙师侯任中共封川县委书记,在封川二区(今平凤镇大豪岩)建立中共封川县委。随后,龙师侯领导工农民众在封川开展地下工作,继续深入宣传发动群众,鼓舞斗志,安定民心。
1928年夏,敌人四处搜捕农会会员和农民自卫军战士。为了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龙师侯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龙师侯表现的坚强不屈。
龙师侯英勇就义(画)。图源:封开文联
在狱中
龙师侯在给家人信中写道:
“我既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928年底
龙师侯被敌人杀害
年仅30岁
推荐“红色旅游”打卡地点
封川二区农民协会旧址
08
植启芬和邓偶娟
植启芬,又名茜军,怀集县永固乡宿峡村人,1925 年出生于一个农民的家庭。邓偶娟,怀集县怀城镇人,1924 年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家庭。他们,是一对革命情侣。
植启芬与邓偶娟
年少时在怀集中学相识并成为朋友
当他们高中毕业后再次相逢
他们已从朋友转变为革命战友
而年少时因革命理想相同而积累的感情
以及共同经历硝烟与战火的洗礼
也让植启芬与邓偶娟从相识相知
逐渐相爱相守
植启芬、邓偶娟雕像。
在这一对革命情侣的心中
国家与民族大义比爱情更重要
他们因革命而情牵彼此
却也因革命而决定把爱情的力量
化为革命的信念和力量
为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他们承诺彼此:
在革命成功后再结婚,长相厮守
植启芬故居。
但在1948年
植启芬和邓偶娟率领的永固分队
在掩护主力突围后被俘
植启芬、邓偶娟等人被俘后,敌人使尽各种酷刑和诡计,妄图威迫他们供出游击队主力的去向,并利诱他们归降。但植启芬、邓偶娟最终一同昂首阔步走上刑场,共赴黄泉,以另一种方式圆满了他们对彼此许下的承诺,被称为肇庆版“刑场上的婚礼”。
肇庆版“刑场上的婚礼”。以上3图源:多彩肇庆
邓偶娟、植启芬
这对革命情侣牺牲时
分别为24岁和23岁
其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
永远激励着人民
推荐“红色旅游”打卡地点
植启芬故居
多少党的英雄儿女
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已经数不清了
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地流传下来
趁着周末
一起去追忆这些红色历史痕迹
汲取信仰的力量吧!
肇庆文明网 杜沁瑶 综合
资料来源:肇庆党史、多彩肇庆、肇庆西江网、西江日报、肇庆市博物馆、肇庆发布、文明鼎湖、文明高要、高要发布、四会发布、四会博物馆、文明广宁、文明德庆、封开文联、文明怀集、怀集发布、南粤清风网
编辑:杜沁瑶
审核:邝小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