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昆仑紫瓜”你知道多少?

农财宝典
+ 订阅

如果说茄子古时称落苏也许会有人知道,但如果说昆仑紫瓜和紫彭亨也曾经是茄子的名字,且来历不一般,想必知道的人并不多。

茄子为茄科茄属茄种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确切的起源地至今仍不能确定,但栽培驯化起源于印度、泰国及中国东南部等亚热带地区。

茄子起源哪里呢?

茄子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西汉王褒《僮约》(公元前59年)中载有“种瓜作瓠,别茄披葱”,其中的“茄”即为茄子。

西晋嵇含撰《南方草木状》中记载“茄树,交广草木。……每夏秋盛熟,则梯树采之”。

南北朝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种瓜第十四”中对茄子的留种、藏种、移栽、直播等技术均有记载。

称茄为瓜现在还有,广东称茄子为矮瓜。因茄子的味道似酪酥,唐杜宝撰《大业拾遗录》记载隋炀帝特别喜欢吃茄子,并赐命为“昆仑紫瓜”。

唐朝时白茄从新罗传入,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记载“茄子,今呼伽,未知所自。一名落苏,又一名昆仑瓜。岭南茄子宿根成树,高五六尺。僧人多炙之,甚美。新罗种者,色稍白,形如鸡卵。西明寺僧造玄院中有其种”。

茄子古称“伽”,“伽”为梵语,茄子又以昆仑(紫)瓜为其名,可以推断茄子很有可能是西汉时经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的,而且当时传入的为紫色圆果形茄子,唐朝从朝鲜半岛传入的为白色卵圆果形茄子。

北宋黄庭坚《谢杨履道送银茄四首》之一中有这样的诗句“君家水茄白银色,殊胜埧里紫彭亨”,不但进一步佐证了当时茄子已经有白色和紫色两种类型,而且白茄比紫茄好吃很多,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紫茄另外一传入途径为海上丝绸之路,因为彭亨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地名。

茄子在亚洲驯化,从亚洲西南部传播出去,向西、向北传播到非洲、地中海盆地,后栽培茄子逐渐向地中海地区扩散,公元7世纪开始传播到欧洲,至今各大洲均有茄子栽培。

依据茄子商品果成熟期、果形、果色可分为早熟、晚熟、中熟类型;圆果形、长果形、卵圆果形;紫色、绿色、白色类型。

茄子以嫩浆果为食,营养较丰富,含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茄子可炒、烧、炖、蒸,可生食、酱渍、腌渍及干制,是我国南北各地栽培最为广泛的蔬菜之一,茄子产量高、适应性强、供应时间长,是夏、秋季节的主要蔬菜。

作者丨农夫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