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红军的长征是“3+1”的长征,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长征结束以三大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1月并入红一方面军系列)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为标志。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四川省分出重庆市,按现在地域说为15个省市),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山险峰,经过了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不说绝无仅有,也是极其罕见的。
这些年来了解和研究长征的人多了,不时遇到这样的提问:为什么不以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作准备的1934年7月红七军团北上和红六军团西进作为红军长征的历史起点?这是因为那两支部队尽管是数千人的运动,但毕竟还属于小规模,前者主要是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后者带有探路性质。它们无疑是长征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年10月的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一是队伍达八万六千余人,是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二是党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机关随军运动,影响巨大。因此,以1934年10月作为红军长征历史起点的标志是无可非议的。
来源:党史网、《红军长征热点面对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