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这款防御系统成功拦截数百枚火箭弹,却也饱受诟病

观天下
+ 订阅

防空警报的拉响打破了深夜的静谧,由火箭弹组成的“死亡之雨”从远方腾空而起,目标直飞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与此同时,几条弧形“光束”从地平线的另一侧出现,构成城市上空的一道“穹顶”,将来袭目标逐一击毁……

连日来,这一好似电影特效般的场景,在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等多地上演。

5月以来,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向以色列发射了上千枚火箭弹。为抵御这些攻击,以色列再度启用了一款国产武器装备——“铁穹”防御系统。

西班牙《世界报》指出,“铁穹”在以色列部署的10年间,累计执行超2500次任务,拦截火箭弹成功率超90%。多国曾表达出对“铁穹”的订购意向,2019年该武器系统还获得了来自美国陆军的采购订单。

但在本次巴以冲突中,“铁穹”成功拦截了哈马斯发射的数百枚火箭弹,但面临短时间内大量火箭弹来袭的“饱和攻击”,“铁穹”一度瘫痪,袭击中仍然出现了民众伤亡。“铁穹”的实战能力因此受到质疑。

还有批评指出,“铁穹”性价比过低,该系统发射的防空导弹每枚造价达数万美元,用于防御每枚造价仅数百美元的火箭弹,可谓“火箭炮打蚊子”。

服役10年的“铁穹”,质量是否已不再“过硬”?尽管饱受诟病,以色列国防军为何多年来始终青睐这款防御系统?南方+邀请军事评论员魏东旭,就上述问题作出解读。

南方+:以色列的“铁穹”防御系统是一款怎样的武器装备?“铁穹”拦截来袭的火箭弹目标时,为何能够确保90%的精确度?

魏东旭:“铁穹”防御系统是一种近程、低空的防空火力。与同类型的防御武器相比,“铁穹”发射“塔米尔”防空导弹配置较低。不过,这款相对廉价的防御系统,仍是打击来袭火箭弹的利器。

这是因为,“铁穹”使用的导弹装配有主动引导头,可以对目标实施撞击式杀伤,有效打击空中目标;部署在地面的大型发射箱一次可发射数十枚导弹,密集度高、反应速度快;由雷达系统构成的预警体系可在火箭弹发射升空后进行跟踪,精确预判来袭轨迹和弹着点;“铁穹”还具有分辨目标飞行轨迹的能力,可选择性拦截可能落在城区内的火箭弹,确保了打击的精确性。

在“铁穹”发射导弹时的一些现场图片和视频中可看到,来袭的火箭弹呈抛物线状飞行,而“塔米尔”防空导弹会在天空拐弯或转圈,以寻找合适的拦截点。与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使用的各型号火箭弹相比,“铁穹”精准度更高,拦截能力“靠谱”,成本也比较可控。

南方+:相比于“铁穹”,以色列国防军还拥有多款性能更优秀的反导防御系统。不过,该国近年来多次斥巨资继续升级“铁穹”。这款武器装备为何如此受到以色列的重视?

魏东旭:除“铁穹”外,以色列国防军目前主要部署了“大卫弹弓”防御系统和“箭”系列防御系统。这两种系统主要拦截的是近程战术导弹、中程战术导弹,而非火箭弹。

以色列高度重视“铁穹”并不断升级,是因为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主要以火箭弹作为袭击方式,并未使用射程更远的弹道导弹。“铁穹”的优势在于可靠近防部署,大批量装备同一地区,以有效防御居民区、定居点。

“铁穹”由以色列拉斐尔技术集团和美国雷神公司两家防务公司共同研发制造。其中,该系统的核心设计、核心零部件都由以色列主导。以色列的军工体系完善、技术程度高,同时获得了美国的技术支持。“铁穹”正式出口给美国陆军后,双方在这一武器的研发和制造的合作会更密切,以色列因此得以分摊成本、共享零部件,国内部署的“铁穹”造价可进一步下降。

南方+:在本次巴以冲突中,“铁穹”遭遇火箭弹的“饱和攻击”曾一度瘫痪。美国“战区”网站还指出,哈马斯正尝试使用自杀式无人机攻击以色列防御系统的薄弱点。新的攻击模式和新武器的出现,是否可能造成“铁穹”构成的防御体系被击破?

魏东旭:本次巴以冲突,以色列没有预料到巴勒斯坦武装组织拥有数量如此多的火箭弹存量,有能力实施“饱和攻击”,因而被打得“措手不及”。

近年来,哈马斯的火箭弹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质量也不断升级。哈马斯在本次冲突中使用的部分型号的火箭弹,射程更远,发射精确度更高。哈马斯还使用了地下发射系统、隐蔽式的发射箱和发射导轨,令以色列国防军难以追踪定位,提前对发射位置实施打击。此外,由于哈马斯使用的火箭弹不是标准的军用装备,时常在空中“跑偏”,飞行轨迹存在不确定性,反而增加了“铁穹”的拦截难度。

哈马斯使用的自杀式无人机,可能是一种以民用无人机捆绑迫击炮弹或爆炸物制成的武器,对敌军哨所、近距离目标进行轰炸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杀伤效果。目前,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使用自制火箭弹和自杀式无人机组合的模式,已使得以色列的防御系统难以百分之百地防御攻击。

不过,哈马斯使用的武器,本质上仍然是射程近、精度粗糙的打击火力,难以完全击破以色列“铁穹”的防御,没有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这说明,“铁穹”的防御拦截能力还是足够强的。

南方+:美国“防务世界”援引分析人士发言称,随着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开始对以色列进行火箭弹“饱和攻击”,“铁穹”已不堪重负。还有批评人士认为,“铁穹”系统性价比过低。作为一款备受以色列重视的防御系统,“铁穹”是否已不再能够“胜任”?

魏东旭:评判一款武器的性价比时,首先需要考量武器使用者对损失的承受能力。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使用上千枚火箭弹攻击以色列相对发达的城市区域,却没有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说明“铁穹”依然“胜任”,“高射炮打蚊子”的观点并不客观。目前 来看,“铁穹”仍然符合以色列军方对该防御系统的期待。

目前,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主要通过提升火箭弹数量增加毁伤效果和命中精度,并通过延伸火箭弹的发射距离确保生存能力。作为应对,以色列军方可能会进一步升级“铁穹”,并增加部署数量。

同时,以色列军方也可能会购买其他武器,辅助“铁穹”构建更完善的防御体系。“铁穹”是一种C-RAM(反火箭炮、火炮和迫击炮)系统。在同类系统中,美军采取了另一种设计思路,使用“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改造成“百夫长”C-RAM系统,装载在军用卡车上防御来袭火箭弹。以色列军方未来可能会购买这类系统,甚至使用激光武器,配合“铁穹”使用,对主要城市的人口密集区等重点目标进行重点防护。

【记者】泠汐

编辑 蒲思伊
校对 居伟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