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小长假第一天
西区君祝大家假期愉快
正值假期
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儿
今天西区君推荐一处
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景点
近年来
红色旅游多次被写入国家政策文件
红色旅游也正悄然兴起
今天
一起走进红色景点
追忆峥嵘岁月
黄氏大宗祠
长洲黄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区长洲社区西大街8号,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民国十九年(1930)、1998年重修。
黄氏大宗祠是中山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古建筑。头门前廊设花岗岩石台,次间前檐下采用木梁驼峰承托密集如意木斗栱,外檐板木雕人物花鸟等图案,屋脊饰瑞兽灰塑;二进为斗栱抬梁木架构,前廊次间施琉璃花窗,后廊金柱间设雕花隔扇。三进为穿斗抬梁混合木架构,中后部设木雕神龛。一、二、三进间夹两天井,两侧设有雨廊,廊顶女儿墙饰瑞兽花鸟等灰塑。
从辛亥革命时期起,长洲村涌现了一批有着强烈的革命意志的青年,除了黄健同志外,还有同为同盟会会员的黄冷观同志。他与孙中山一起参加革命,后返乡任烟洲高等小学的校长,并创办“长洲纺织工业传习所”。另还有黄仲榆同志,与孙中山回国从戎参加革命,任博罗县县长,组织讨贼军誓师大会,并支持黄健组织一百多人的“义勇警察队”。
黄氏大宗祠作为一座家族祠堂,是中山一区游击训练班旧址。在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国共合作全面抗战的局面形成。中山抗日先锋队县队成立后,中共中山县要以一区抗先的名义,于一九三九年初在长洲黄氏大宗祠内举办了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在因为当时举办了训练班,因此黄氏大宗祠不仅作为一座家族祠堂,还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广大党员群众参观瞻仰。
当时该训练班设在长洲西堡大祠堂,由叶向荣任班主任,黄峰任政治指导员,高平任政治助理员,杨收任军事教员,黄锦棠管文体生活。学员中党员占三分之一,班上建立了党支部,分队建立了党小组,明确了就是为了打游击。
同时在抗日解放时期
也涌现了不少烈士
典型烈士事迹
杨振辉烈士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一共生了5个儿女,她的一家是爱国的一家、革命的一家,其中大儿子黄伟畴在1938年加入抗日游击队,1942年牺牲后,又送次子黄伟波、三子黄伟宁参加解放军;还支持女儿黄敏坚参加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她本人从抗战的初期开始,在抗日游击队的影响和教育下,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名不顾个人安危、机智勇敢与日寇斗争的女游击队员,她革命的一生,留下了令人敬爱的事迹。
黄鞅烈士,是黄健之弟,在1937年8月参加长洲战时服务团,1938年入党,同年12月参加抗先队。与谭桂明领导的崖口乡警队并编入“中山抗日游击中队”,在1944年1月,日伪出动8000多人,向五桂山发动“十路围剿”,黄鞅率队伏击敌人,随后在战斗中因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黄衍枢烈士,在1937年在长洲参加战时服务团,1938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以小学教师身份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工作。往后多次参加革命战斗,1946年,在恩平夹水乡被反动乡团包围,和通讯员一起被捕,惨遭杀害,时年24岁。
黄伟畴烈士,长洲北村人,在1937年参加抗先队,1940年参加地下党组织,进入长洲乡警队。在1942年1月随先遣队挺进五桂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同年,带领十多名游击队员在紫马岭伏击日军,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3岁。
为了人民的幸福
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
革命先烈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英勇战斗
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正是他们用殷红的鲜血
书写了爱国主义最壮丽的诗篇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民族的骄傲
在建党100周年背景下
红色旅游已成为今年旅游的一个亮点
许多红色旅游景区
成为了当地“网红打卡地”
让我们打开“学习强国”APP
串联起更多红色旅游景点
重温红色故事
赓续革命精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