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中的党史丨印尼华侨来信:“中国人民成为真正的主人翁了!”

南方+ 记者

侨批是“跨越山海的家书”“穿越时空的诚信”,承载着海外华侨华人的苦难史、创业史、爱国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第一侨乡”江门,是侨批保护研究的前沿重镇。在这里,侨批也被称为银信。除了对家人的思念与关爱、对家乡的热爱,江门侨批字里行间透露着侨胞对党的拥护支持,对参与和支持国家建设的热切期盼。

近日,一封1953年印尼华侨陈金秀写给远在江门新会家乡的哥哥的银信再次引起人们关注。信中不仅反映了海外华侨对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巨大变化的欣喜,更反映了华侨对党的拥护和支持,以及渴望早日回到祖国的期盼。

侨批中的党史|印尼华侨来信:“中国人民成为真正的主人翁了!”


沿着阶梯走进五邑大学鹤山楼二楼的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展厅最里面,一封泛黄的银信映入眼帘。

“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强大的、自由、独立、幸福的新中国已屹立在世界上。中国人民成为真正的主人翁了。”细读信中的字句,仍能感受到写信人当时自豪、激动的心情。

“江门非常积极参与推动侨批银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在征集五邑银信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了这封银信。”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刘进长期从事侨乡文化研究工作,整理与研究侨批文书。

左一为陈金秀。

陈金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下这封银信的?刘进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侨华人欢欣鼓舞。比如,台山华侨陈金坚和同胞们升起美洲大地上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司徒美堂拥护中国共产党等等,都表现了海外华侨华人对党和祖国的支持和热爱,也表现了他们盼望着独立、自由的新中国能够屹立在世界之上。

“陈金秀的这封信写得气宇轩昂。”刘进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建立后短短几年间,就稳定了国家形势,国家发展欣欣向荣,老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也日益增强。

除陈金秀外,一些江门侨胞也有着相同的期盼。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选择回国参与建设,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据梅伟强、张国雄主编的《五邑华侨华人史》记载,在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五邑籍华侨中,有的是回国定居,有的是回国经商,有的是回国求学,有的是回国工作。情况虽有不同,但都是抱着热爱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良好愿望归来的。他们当中,就包括爱国侨领司徒美堂、梁启超的三女儿梁思懿和小儿子梁思礼、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马湘、广东省原副省长黄洁等。

从五邑大学驱车到达新会城区南面,在被称作“柑之乡”的梅江村,陈金秀的大哥陈成长拿出一叠泛黄的照片和信。在其中一张照片里,他指着最左边的年轻女孩说:“这就是我的妹妹,可好看了。”

陈成长在读印尼亲人寄来的信。

在陈成长的家里,亲人的照片和信都被他悉心保管着,有的放在铁盒子里,有的放在抽屉里。陈成长出生于印尼,父亲在当地做木工。5岁的时候,由于当时当地没有中文学校,父亲为了让他能够得到更好的中文教育,便托人将陈成长带回到新会。“父亲希望我们能好好读书,便狠下心来将我和弟弟送回国。”陈成长回忆。

印尼亲友寄给陈成长的信。

当年,从印尼到新会,需要从印尼爪哇岛坐船到香港,再从香港坐船回到新会。“那是一艘两层楼高的大船,我们在海上晃啊晃,就回到了家乡。”7天7夜后,5岁的陈成长在巡城马的带领下,带着好奇回到养育了自己父母的家乡,和弟弟第一次见到了50多岁的爷爷。

陈成长回到家乡后,父亲便一直寄银信到爷爷那里。12岁的时候,爷爷去世。弟弟不久后也因为战争去世。陈成长只能打散工维持生活。靠着父亲寄回来的银,陈成长终于能够在村里建起自己的房子,并娶妻生子。

在陈成长的记忆里,父亲虽身在印尼,却一直牵挂着祖国的情况。陈成长父亲的期盼,也许能在他给孙子起的名字中窥探一二。每当家里有孩子出生,陈成长便写信给父亲。父亲便回寄银信,并在信中写上他给孩子起的名字。“爷爷给我们三兄弟起了名字,分别是宝华、宝侨、宝强,连起来是华侨强。”陈成长的儿子陈宝桥(原名陈宝侨)说。不仅如此,在父亲1966年6月写给陈成长的一封银信里,提到对于在印尼养育的其他孩子,希望他们“他日能得回国读书,受祖国文化”。

在父亲的影响下,陈金秀也对祖国有着热切的期盼。在信中,除了对家人的关心,陈金秀也表达了想要回国读书的意愿:“海外的华侨都一批一批的(地)投入祖国的怀抱里。最近,我的同学已有好多回到中国去了。他们所给我们的消息和信,都是令人也想回国到底。”

后来,由于语言的问题,陈金秀最终没有回国读书。1986年9月25日,陈金秀第一次回到家乡新会,并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哥哥。对于那次见面,陈成长已记不清当时的情景,但是那种激动的心情,却是难忘的。“妹妹一直给我寄银信,从不间断。”陈成长说。

陈成长父亲所牵挂的家乡,在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新中国成立初期,五邑籍华侨在此兴起了办实业和办学校的热潮,建起了中国第一个侨资发电站、我国第一座颇具规模的县级侨联大厦等等。如今,江门实施华侨华人文化保护工程、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水平、完善惠侨助侨服务体系、强化产业支撑能力,着力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侨乡正大步走向新发展。


【银信原文】

亲爱的大哥大嫂

时代是不断地前进,时间也一日一日过的(得)水流一般快。解放后的新中国,在短短的三年当中,全国一切的一切都换(焕)然一新,建设方面日增一日,目前人人有工做有饭食,各城市恢腹(复)热闹,全面土改了解和生产增加数培(倍),生活上转好。这可真的吗?我自己也常常看《人民画报》,其内容我认为和实事是相同的,不知你们也必定是过着同样的幸福生活吧?

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强大的、自由、独立、幸福的新中国已屹立在世界上。中国人民成为真正的主人翁了。不能否认,海外的华侨都一批一批的(地)投入祖国的怀抱里。最近,我的同学已有好多回到中国去了。他们所给我们的消息和信,都是令人也想回国到底。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戴惠甜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戴惠甜

【视频】南方日报记者 张泳渝

【策划】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

编辑 周柳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