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热线”回应百姓呼声,推动创建模范机关

南方+ 记者

3月至4月,东莞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东莞广播电视台,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市烟草专卖局、东莞广电网络公司、东莞银保监分局、市疾控中心、市水务局、市应急管理局等七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阳光热线”在线访谈直播间,倾听社情民意,解民忧办实事,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

近年来,市直机关工委对标“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机关要求,以“阳光热线”为抓手,有效发挥机关党员在政策、信息方面的优势和资源,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市直机关在服务改革、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的模范机关。

保障“菜篮子供应”,加快发展都市农业

东莞是“菜篮子”产品消费大市,多数“菜篮子”产品以市外调入供应为主。近年来,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将保障市民“菜篮子”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作为大事要事抓好抓实,通过稳定“菜篮子”产品供应渠道,完善市场流通,抓好本地生产,落实市场监测预警等举措,保障了全市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货源稳定、供应充足,库存有保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有效满足市民群众对“菜篮子”产品的消费需求。2020年全市日均消费生猪7100头;蔬菜约5500吨;水产品685吨;家禽约30万羽。

农业休闲旅游已经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东莞将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引导农业企业积极探索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创建一批具备“耕作体验、田园观光、产品采摘、文化传播、科普教育”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休闲采摘旅游线路品牌;加强行业规划布局,推动成立市休闲农业协会;加大对东莞休闲农业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帮助农业企业和农民打开营销渠道,增加收入。

强化涉烟打假打私,优化许可证管理

2020年,东莞市烟草专卖局深化多部门协作,建立健全省、市、镇三级烟草打假打私长效机制,全面形成联合办案、联手作战、联动打击的良好局面。全年共查处各类涉烟违法案件1300余宗,查获涉案卷烟超15000万支、假烟商标标识4万余张及其他烟草制假设备4台,涉案总价值超1.1亿元。抓获涉案人员153人,刑拘118人,逮捕64人。其中,“7·18”仓储假烟、“8.07”跨省市物流寄递假烟等案件,获得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专门《贺信》表扬。

市烟草专卖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实施电子许可证,实现行政许可事项100%进驻广东政务服务网、100%全流程网办以及零跑动,办理时限压缩率高达92.10%,即来即办业务占比超过90%。持续加强行政许可后续监管,对违法违规零售户按情节依法予以取消经营卷烟资格,截至2020年底,办理“取消资格”案件51宗,停业整顿卷烟持证户70余户,“黑名单”数量新增64户。

建设智慧新广电,开创智能新局面

2021年,东莞广电网络将在“建设新网络、融合新视听、智慧新业务、服务新体系”四大方面发力,全方位建设智慧新广电,为千家万户、千行百业提供智能化服务。

建设新网络方面,推进“地面光纤+空中5G”联动网络一体化建设,推动光纤到户改造,实现网络光纤化全覆盖。融合新视听方面,依托“有线+无线”网络一体化建设,提供有线电视、高速宽带、直播星、5G应用等业务,进一步实现多形态的视听服务。智慧新业务方面,启动光改转换行动,着力实施“千村千面”的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提供一体化智慧家庭服务和政务服务。大力推动智慧行业,目前已在教育、医疗、旅游、金融、交通、环保、商贸等多个垂直行业提供智能化服务。服务新体系方面,建立“线上+线下”的客户服务体系和创新智能运维体系,实现用户“足不出户”办理业务。

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普惠金融实现长足发展

2020年,东莞银保监分局积极引领银行业保险业立足东莞实际,重点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普惠金融实现长足发展,全年引导支持银行机构对近1.5万户疫情防控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发放贷款550多亿元,为近4万户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合计超450亿元,全年发放优惠利率专项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23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上年下降1.23个百分点;深入推进“百行进万企”,成功向企业授信超40亿元。

2020年末,东莞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35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四分之一。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00多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五成,贷款户数16万户,较年初增加近2万户。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达62%,高于全省平均13个百分点。2020年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户数9万户,其中首贷户新增1万户,首贷金额超250亿元。

打造疫情防控东莞样本,贡献多项经验

东莞外来人口众多,市场主体庞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压力大、任务重。东莞市疾控中心始终坚持侦察员、消防员、检测员、勤务员、宣传员、参谋员“六位一体”的防控模式,精准施策,将我市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避免了疫情传播。在此期间,东莞市疾控中心还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贡献了多项经验:首先是及时建议省疾控将密接判定标准提前至发病前或检测阳性前2天,并被纳入省密接管理方案;其次是率先在全省制定密闭半密闭空间疫情防控指引,为省制定相关指引提供借鉴;第三是及时建议入境人员在入境至转送期间全程正确佩戴N95及以上级别医用防护口罩,大大减少了密接人数,既节约了密接隔离成本,又降低了疫情控制难度。

专家评估认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将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甚至今后有很大可能要与我们共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市疾控中心除了会持之以恒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外,会继续按照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稳步推进我市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为人群构建预防疾病的免疫大堤。

建设品质水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年来,水务工作坚持人民至上,大力推进洪涝治理、河涌整治、供水保障等民生水务工作,让千万市民群众普享治水兴水实惠。“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东江北干流石龙南岸整治工程、茅洲河界河段综合整治工程(东莞部分)等一批项目,完成122座水库的安全鉴定,整治易涝点102个,排查并安装雨水检查井防坠网32万余个,清淤疏浚排水管网3278公里;纳入省“清四乱”范围的503宗河湖问题和省下达的“五清”任务全部完成销号,建成碧道约6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86平方公里;建设石马河河口东江水源保护一期工程,实施市第二、四水厂取水口迁移工程,保障了粤港供水及东江下游沿线水厂取水安全;整合镇村水厂65座、关停53座,更新改造老旧供水管网约2657公里。2020年,全市水厂出厂水水质综合合格率99.97%,管网漏损率9.32%;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全国第三、全省第一。

2021年,市水务局将完成不少于90公里堤防达标加固,15个易涝点整治,“供水一张网”整合,13座水厂关停,不少于400公里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和150公里碧道建设,217条河涌治理等硬任务,确保“十四五”水务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为群众办实事,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东莞市应急管理局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从多方面、多举措落实为群众办实事,全面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推动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从2021年1月至4月23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监管监察生产经营单位16617家次;监督监察处罚650次,同比上升412%;监督监察罚款1089.04万元,同比上升274%。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总数及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全年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不超过近五年平均数的工作目标。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强化事故调查,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在抢险救援方面,建立“1+5+N”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有力发挥市公安、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消防救援、水务等5个部门的常态化应急联动核心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沉浸式体验”形式,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宣传、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宣传、安全生产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

据统计,3月至4月期间,《阳光热线》节目累计收到听众、网友反映的问题140个,99%以上得到回复和解决处理。对于咨询类和建议类诉求,上线单位已致电听众,耐心地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对于投诉类诉求,上线单位均及时跟进。市直机关工委联合热线栏目组,继续跟进直播节目群众满意度回访,对解决情况进行检查核实。

新闻链接

《阳光热线》栏目由市政府纠风办、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主办。每期邀请市直有关部门、驻莞单位、重点国有企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走进直播室与市民直接交流沟通。节目通常于每周六10:30至12:00播出。市民群众可在节目期间拨打节目热线22321008参与节目,直接反映问题和建言献策。

【见习记者】唐卓

【记者】吴擒虎

编辑 冯文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