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3载,他们在哪里?过得还好么?

南方+

2008年,14时28分04秒,8.0级地震,近7万人在汶川遇难,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今天是5·12汶川大地震13周年,岁月抚平了满目疮痍,却抹不去这段刻骨的记忆,这记忆里有伤痛与缅怀,也有传承与勇敢。

此去13载,我们见证了废墟上的重新站立,也见证了中国力量勇毅前行。

13年后再看汶川,再看那些在大地震中的亲历者,如今的他们怎样了?

守望与坚强:抗震精神永存

◆ 空降兵惊天一跳

13年前的5月14日,15人组成的空降兵小分队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从海拔4999米空降汶川地震震中地带,侦察灾情,打开了空中救援通道。这是一场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三无”空降。对空降兵来说,无异于生死“盲跳”。第一个跳出机舱的48岁老兵李振波,在请战书中写道:“誓死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空降兵惊天一跳

如今,“15勇士”中很多人都已经退役,有人成了民警,有人成了基层干部,还有人做起了长途车司机。

2020年9月17日,中国空降兵成立70周年纪念日,这15名曾经的空降兵再次聚在了一起,拍下了一张时隔12年的合照。

◆“我不想我的小孩在生下来之后,就没有父亲。”

“我不想我的小孩在生下来之后,就没有父亲。所以说我要坚强,我必须坚强,为了每一个深爱我的人,一定要顽顽强强地活下去。我的老婆叫谭小凤,我不想放弃 。”他叫陈坚,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26岁,当时已经被埋在废墟下三天,面对电视镜头对6小时营救过程的全程直播,让他成为地震数以万计的罹难者中,最特殊的一个,令许多人难以忘怀。造化弄人,陈坚却在救出后因长时间压迫导致的器官衰竭不幸去世。

“我必须坚强,为了每一个深爱我的人”

如今13年过去了,至今有人为他抄经祈福缅怀,有人把他当作精神榜样,已经鼓舞着无数的人走出生死困境。

◆ “罗汉娃归来已是少年

汶川大地震时,什邡市妇幼保健院的孕产妇急需转移避难。罗汉寺的20余名僧人将清规戒律暂抛脑后,接纳她们在寺院生产,坐月子,乃至烹食荤腥。虽然有老居士觉得此举会污染清净之地,但寺院住持素全认定“见死不救才是最大的忌讳”,时任罗汉寺知客师父德宏也极力劝说僧人。罗汉寺将山门大方敞开近三个月,史无前例,百无禁忌。

罗汉娃归来已是少年

截至同年8月8日,恰好有108名“地震宝宝”在寺内平安降生。当地人称他们为“罗汉娃”。

◆ “猪坚强”:生命奇迹的符号

5.12汶川大地震13年来,有一只动物的消息每每牵动亿万人的神经。它是一只在地震中被埋压在废墟下的猪,但它没有在36天暗无天日的废墟中弃生,而是坚强地活了下来。

废墟中的“猪坚强”

废墟中的“猪坚强”

近日,建川博物馆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14岁的“猪坚强”已进入了生命的晚期,立即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正如建川博物馆官微中写的那样,“大家关注的并非只是一只猪,而是关于那段共同记忆的缅怀深思。”

2021年5月10日,建川博物馆内,“猪坚强”没有太多精力和游客互动。侧身躺在地上,后蹄无力地搭向前方,前蹄蜷曲在胸前,眼睛闭着,缓慢地呼吸着。面部有一些泛红,皮肤上的黑斑如同人类的老年斑状。

2021年5月10日,建川博物馆内,“猪坚强”没有太多精力和游客互动。侧身躺在地上,后蹄无力地搭向前方,前蹄蜷曲在胸前,眼睛闭着,缓慢地呼吸着。面部有一些泛红,皮肤上的黑斑如同人类的老年斑状。

今日(5月12日)午间时分,“猪坚强”原主人万兴明携老伴来到建川博物馆现场探望,并为它带来了苞米和莴笋,下午3时“猪坚强”艰难起身,吃了5根莴笋和一根苞米。万兴明夫妇对“猪坚强”的身体状态感到难过,并表示其状态与三年前相比差了许多。场馆内,万兴明与老伴看着旧照片,回忆着与“猪坚强”相伴的点滴过往。

13年来,

命运的轨迹被时光不断续写,

汶川地震的劫后幸存者

用实际行动回馈昔日得到的帮助,

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与未来,

他们平凡也伟大。

传承与延续:现实版“长大后我要成为你”

◆ 瘦弱男孩成长为钢铁战士

2008年,空降兵部队上万名官兵飞赴汶川。12岁的程强看到余震中他们冒死抗灾救人,送别救援官兵时,他高举横幅“长大我当空降兵”。

2019年10月1日,已是空降兵某旅“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的程强参加国庆阅兵和战友们阔步走过天安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个瘦弱男孩成长为钢铁战士。详细报道《长大我就成了你!“地震男孩”如愿当上空降兵,今在广州求学》。

程强所在的空军部队接受检阅

程强所在的空军部队接受检阅

英雄的部队,英雄的人民,英雄的传承,英雄的延续……

◆ 是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08年,地震突袭汶川。当时,11岁的饶洪银被困废墟苦苦坚持数小时终于获救。去年9月,已经收到硕士研究生入学通知书的他决定参军入伍,来到第73集团军某炮兵旅,成为一名直招士官。

他说,“ 我很感谢军营,当年是解放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如今,军营也成就了更好的我。”

◆ “敬礼娃娃”郎峥正在上中学

大地震中,3岁的郎峥因为躺在担架上向八位抬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被称为“敬礼娃娃”。汶川大地震后,他依然如平常孩子一样,生活总没有显出丝毫特殊和骄纵。

被问到长大后想做什么,他说:“解放军,也想当科学家。”目前,郎峥正在上中学。

勇毅与豁达:心中有光,脚下有路

◆ “可乐男孩”去了可乐公司

18岁的薛枭是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一名高二学生。地震发生80个小时后,压在薛枭身上的预制板终于被移开,他被拉出了废墟。

抬上担架后,薛枭说:“叔叔,记得我的可乐,要冰冻的。”直播把这一幕传遍全国,“可乐男孩”成了他的代名词。5月11日一则消息刷屏了——30岁的薛枭目前在中粮可口可乐(四川)公司工作。

◆ “吊瓶男孩”回家乡工作

“你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不想你死。”2008年5月13日,北川中学高一学生廖波被倒塌的楼房压着,同学兼好友李阳站在废墟上,为廖波举着吊瓶。

经过一天一夜的守候,廖波最终获救。李阳,从此被称为“吊瓶男孩”。2010年,李阳保送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大三时,李阳主动报名应征入伍,走进军营,他说:“自己成了解放军,就要当个好兵,为家乡人民争气。”30岁的他,如今在绵阳从事医药工作。他曾说过,“回来工作,因为对家乡是有热爱的。”

◆ “袖珍女孩”成音乐老师

大地震中,水泥预制板掉了下来,压伤脊椎。她从此停止生长,身高永远停留在1.3米,她是“袖珍女孩”汤星月。因为爱唱歌,她就这样一直唱。“因为身材矮小,肺活量不足,她总是在琴房待到最后一个走,每次都唱到浑身大汗。”曾因身形她求学无望,最终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破格录取了她。22岁的她,今天是都江堰玉堂小学的音乐老师。


◆ “无腿蛙王”屡次摘金夺银

他叫代国宏,13年前,他是一名高二学生,在那场灾难中永远失去了双腿。

后来,他成了一名残疾人游泳运动员,在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多次摘金夺银,被誉为“无腿蛙王”。如今的他又做起生命教育工作者和游泳教练,活着、坚持、奋斗、珍惜、勇敢、幸福,是他领会最深刻的人生关键词……

◆ “独臂女孩”考上名校

在医院里,她用左手握笔,在母亲给她买的练字本上,一笔一笔地练写字。等她出院后,她已经可以在纸上写出一手好字。

地震后,江苏扬州的朱家青一直按月资助李欣雨生活费,一直到现在。2020年,李欣雨复读参加高考,以总分625分的优异成绩被华中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录取。

她说,自己想成为一个老师,像曾帮助自己的人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 “夹缝男孩”推着手轮圈跑”全马

那一天,北川中学“L”型教学楼垮塌,17岁的郑海洋身处废墟夹缝22小时。被救出的那一刻,他在缝隙中摆出一个“胜利”的手势,被媒体称为“夹缝男孩”。

灾难中郑海洋失去了双腿。13年后,他开早餐连锁、种药材、做民宿,还准备与女友明年结婚。不久前,郑海洋推着手轮圈“跑”完马拉松。今年“5·12”,他不准备再去北川老县城:“我想开启新的生活。”

◆ “芭蕾女孩”投身写作事业

2008年,被压在废墟下的李月向救援人员喊道:“叔叔不要锯掉我的腿,我还要跳舞!”但是为了营救已经被困70小时的李月,救援人员在无奈之下,做出了给她截肢的决定。

手术后,她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表演了舞蹈《永不停跳的舞步》。

近些年,她将自己的才华投向了写作领域现在李月已经出版了三本文集,记录了自四川大地震以来她的成长历程。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十三年,

但是它对个体和历史的影响并未消逝,

人们在伤痛中刻写时日,

也在守望中重新出发,

传递爱意、传承信念。

【整合】赵晓健

【来源】新华社、澎湃新闻、四川电视台新闻现场、环球网、央视新闻、真实故事计划、四川观察、中国青年报、潇湘晨报、封面新闻、中国新闻网、荔枝新闻

编辑 赵晓健
校对 吴荆子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