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厦两人获评东莞市“最美河长”!来自这两个社区……

塘厦政法
+ 订阅

在塘厦,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活跃在河涌一线

风里来雨里去,无怨无悔

他们在工作中打头阵、做先锋

用脚步丈量河涌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引导更多群众加入巡河护河的队伍

成为东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

最坚定的力量

因为他们

塘厦再度恢复河畅水清的美景

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美丽的人”

近日,东莞市举行2020年度“寻找最美河长、发现最美河涌 最美护河志愿者”评选表彰暨“河湖治理大家谈”活动,为全市20名“最美河长”“最美护河志愿者”及“最美河涌”代表颁奖。其中,塘厦镇2人上榜,横塘社区书记罗洋胜获评“最美村级河长”,石潭埔社区黄亮成获评“最美民间河长”。

罗洋胜:齐心共创美丽河湖

4月27日一大早,罗洋胜像往常一样,来到契爷石水(横塘段)巡河。

“我和同事几乎每天都会到这里‘打卡’一次,利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看看两岸的情况,水面是否有垃圾,是否存在偷排现象等。”罗洋胜告诉小编,作为村级河长,在横塘社区辖区内,罗洋胜主要负责契爷石水(横塘段),总长2.13公里,是横塘社区唯一一条河流。现在河涌已消除黑臭,水质稳定达到V类水。

罗洋胜近照

出生于1980年的罗洋胜是土生土长的横塘人,契爷石水承载着罗洋胜与横塘社区居民的许多回忆。

契爷石水(横塘段)的水源于东惠边境的亚公岭,在清溪镇契爷石水库滞洪后,经清溪镇的厦坭河进入塘厦镇横塘社区,再经石潭埔社区、莲湖社区流进石马河。罗洋胜告诉小编,契爷石水上、中游段沿岸建成区密集,以居民区和工业区为主;下游段沿岸以农田为主,基本无建成区分布。前些年,一些企业往河里排放废水,加上河两岸乱丢垃圾的现象较多,一些居民还在两岸种农作物、果树等,往河里排放的垃圾越来越多,导致河道淤塞,河水变得黑臭,河岸垃圾环绕,人们路过都捂着鼻子。

2019年,罗洋胜担任横塘社区的“村级河长”。他看到群众对契爷石水(横塘段)水质改善、对环境改善的愿望日益迫切,下定决心要为契爷石水的整治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好河面和河岸保洁、开展“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每周坚持巡河、入河排污口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说服群众清拆违建窝棚、清理河道两岸的菜地果林、制定护河公约、带头落实每月的河湖保洁日、宣传普及水污染治理的意义……担任横塘社区的村级河长后,罗洋胜迅速组建了社区的巡河小组,带领大家一点一滴落实问题,一天一天推动工作。2020年,罗洋胜共巡河131次,发现并解决问题38个,实现河涌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如今的契爷石水(横塘段)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目标

小微水体相当于河涌的“毛细血管”,是水污染治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一直以来,罗洋胜高度重视小微水体整治工作,对辖区内的小微水体开展“五清”及排污口整治,指挥清理小微水体周边违法种植9000平方米,并对垃圾黑点进行围蔽,小微水体黑臭问题基本消除。为进一步加强对河涌、小微水体长效化管理工作,横塘社区还购买第三方保洁服务,对河涌、小微水体进行日常保洁和绿化养护,实现河道长效化管理。

罗洋胜坦言,在一河两岸的清理整治过程中,很多居民都舍不得他们的菜地和果树,有些居民甚至半夜给他打电话,希望能留下自己的菜地和果林。罗洋胜没有妥协,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对他们进行了劝说,最终将他们说服。在一次次的巡河及“河湖保洁日”活动中,罗洋胜和巡河小组的成员们成为“义务宣讲员”,在他们的劝导下,社区居民逐步改变了一些陋习,不再往河里丢垃圾、倒污水,齐心共创美丽河湖。

巡查清理河岸违法种植

在日常巡河过程中,罗洋胜特别重视对入河排污口的监测,由此来判断是否有企业存在偷排。“以前企业偷排的情况比较严重,经过这两年的整治,多数企业都能做到不偷排了。”罗洋胜说,横塘社区内有200多家企业,社区对重点排水企业进行了监测,并派工作人员驻点,防止企业偷排。同时,为了防止企业趁深夜、大雨时偷排,罗洋胜强化了夜间、雨天的监测力度,经常性组织夜间突击检查行动,对辖区内的涉水企业及入河排污口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并对有偷排、漏排行为的企业进行24小时不定期巡查,有效遏制了企业偷排的问题出现。

为进一步宣传“河长制”,罗洋胜积极推动契爷石水横塘桥至水围桥段美化工程,在该路段铺设石粉,让人们可以在茶余饭后到此散步,现场感受“河长制”工作的成果。罗洋胜在“河长制”工作上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也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推动契爷石水(横塘段)达到“河畅、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目标。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如今,契爷石水(横塘段)逐步摆脱了黑臭水体、垃圾围河等现象,罗洋胜和居民们记忆中的河流又回来了。4月27日下午,小编和罗洋胜来到契爷石水(横塘段)的河涌旁,看到水里的鱼儿畅游,白鹭回归,罗洋胜感到十分欣慰。他指着河涌周边的一块空地告诉小编,这里将打造一个观光农业景区,“一河两岸”的景观会越来越美,社区会越来越宜居。

黄亮成:做好治水前线的“哨兵”

说到“最美民间河长”黄亮成,最让同事和朋友佩服的是他的坚持,“工作忙到冒烟,但每周都会坚持巡河两到三次。”

黄亮成目前在石潭埔社区居委会工作,2018年加入“民间河长”的队伍。社区工作繁琐,但无论多忙,黄亮成都会坚持每2~3天巡河一次,每次1个小时以上,认真做好巡河记录,确保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民间河长,对于黄亮成而言,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黄亮成近照

4月30日上午,沿着绿树环绕的河道,黄亮成像往常一样,一边走一边拍照。碰到有路过的居民乱扔垃圾,黄亮成都会停下脚步,耐心对他们进行劝说。居民基本上都会听黄亮成的话,将垃圾捡起来,保持河道整洁干净。

“巡河工作并不复杂,贵在坚持。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没经验,最大的感受就是疲累。”黄亮成笑着说,在石潭埔社区辖区内,他主要负责的河涌包括石马河、雁田水、契爷石水、谢坑水。除了契爷石水之外,每一处河段的长度都达2公里以上。自加入民间河长队伍后,黄亮成每一次巡河,至少都要走六七公里,沿着河涌两岸转一圈,用双脚丈量着每条河流,查看水体情况,查看河道是否有漂浮物和垃圾,查看排污口是否存在偷排现象等。2020年,黄亮成共巡河161次,发现问题39个,已全部处理完成。

黄亮成在认真巡河

在黄亮成看来,巡河不仅仅是履行河长的职责,更重要的是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让这片他从小就热爱的土地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提起石潭埔社区的四条河涌,黄亮成就有说不完的话题。出生于1989年的黄亮成,从小看到的就是已经不再清澈的河水,无法体会长辈们口中所说的“碧水清流”是什么样子。“两岸是居民区,以及大型或者小型的企业。”随着石潭埔社区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进驻,由于一些企业偷排废水,河涌成为污水的收纳池。更严重的是,很多居民私自施肥种菜,乱扔垃圾,更加重了对河涌的污染。

巡河过程中,黄亮成看到问题,会认真用手机拍照记录,及时反映

2017年以来,塘厦镇通过截污、清淤、活源、保洁、落实河长制等综合整治措施,石潭埔的四条河涌逐渐消除了黑臭,水质明显好转,让黄亮成渐渐看到了长辈们口中所说的“鱼翔浅底、白鹭翩跹”的美丽景致。当看到第一只白鹭在水面上嬉戏的时候,黄亮成觉得有一种幸福感在心中升起。过去捂着鼻子才能经过的河涌,如今很多居民惬意地在河边散步闲聊,这让黄亮成对“民间河长”的工作充满了自信和自豪。

治理后的谢坑水,水质恢复了清澈干净

“民间河长就是治水前线的哨兵,我不过是东莞市400多名民间河长的普通一员。”黄亮成坦言,几年来的巡河经历,让他对河岸、水面、水质等情况格外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拉响警报,及时上传问题,并反映给村级河长,及时安排专人负责整改,促进河涌水清岸美。“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很多小问题就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会发展成为大问题。”

令黄亮成最难忘的是,与河边乱倒垃圾居民的“拉锯战”,以及与菜农果农的“持久战”,通过多次主动上门沟通、解释,街坊被他们护河的决心打动。如今,两岸每隔三四百米就设置垃圾箱,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基本上杜绝,不少街坊还主动加入了巡河队伍,一起呵护身边的河涌。

黄亮成任“民间河长”的聘书和荣誉证书

作为基层民间河长,黄亮成每月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河湖保洁日”活动,扩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力求将“河湖保洁”的意识深入推广到群众中去,形成全民参与、齐心共创美丽河湖的局面。同时,黄亮成还积极参加镇河长办举行的“河湖治理大家谈”活动,积极宣传“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理念,向周边群众传达党委政府治水的决心,介绍治水的相关措施和项目,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如今,社区居民对“河长制”的了解越来越多,看到黄亮成巡河,都会亲切地和他打招呼。2019年,黄亮成被评为塘厦镇“优秀民间河长”。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