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客人教我的经验,到今天还管用

南方+ 记者

我1964年出生,家在江西省碧溪镇陇背村,原来属于吉安市泰和县,2020年划到了井冈山市。我爸爸在泰和县文化局工作。1981年,我高中毕业,找了份工作——在乡镇电影队,当流动放映员。

扛着放映机下到村里,找一片空地,把布一挂,用钉子钉起来,就成了屏幕。电影片子是乡镇统一租来的,有《洪湖赤卫队》《渡江侦察记》……一部片子大约有四卷带子,放两三个小时。一卷带子放完我就去换,其余时间聊聊天,工作比较轻松。

那时候的人没什么娱乐活动,富裕的不过家里有台录音机。流动电影不要钱,老表都很爱看。天一黑,男女老少搬着凳子就来了,每次都是满座。电影队很受村干部和老表欢迎。

我们高中班上只有四五个人念了大学,其余的做木工、泥工,搞装修,一天工钱也就七八块钱。我做放映员,一个月算上加班费有300多元,买了一台最好的永久牌自行车,大家都羡慕。

当时有两个工作是人人都向往的,一是我们这种电影放映员,二是司机。那时候全乡只有乡政府有一台解放牌的车,只有一个司机,会开车是一件不得了的事。

我做了三年电影放映员。后来老表家里条件好了,电视越来越普遍,还有彩电。我眼看着流动电影的观众慢慢变少,直到没有人看了。我知道社会在变化,而且变得很快。最后,电影队只剩下固定放映,我们被裁掉了,流动放映员这个职业消失了。

1985年,我被重新分配到村里,当村干部。1989年当上村主任,1990年当上村支部书记,我才26岁。村干部一个月工资200元,比电影队少,要收公粮,搞计划生育,经常跟老表的关系很僵,压力也大,我干了12年。

1994年前后,很多老乡出去打工,木工、泥工到东莞厚街搞装修,会开车的就来深圳开出租。1995年,我和两个老乡凑了800元钱,买来一辆报废的北京吉普,学开车。那时候买车的人很少,我们年轻,胆子大些。

学了两个月,慢慢开始上路。我爸爸工作的县城,离我们村60多公里。有一天我开车去找他,夜里开了两个多小时,加了50多元的油。路上没什么车,没遇到什么危险。但我爸知道之后很生气,“你不怕死!”

2000年,我拿到了驾照。在老家,培训费加上考试费,一共要6000多元,很贵,只有村里的“富二代”才会去考。我托关系,找到在驾校当教练的老乡,借了他的车练习。没有培训,只交了考试费,就去考试了。

当时有一件事,让我下定决心去深圳。我大儿子在县里的泰和二中读高二,我想让读高一的小儿子转学过去。

我的月工资只有200元,老婆在家养猪,也没什么钱。1997年,我家刚刚盖好新房子,两层楼、120平米,花了5万元,没有多少存款了。插班费要3500元,每个孩子每学期的学费是1800元,一年要1万多元,我们拿不出来。

老婆埋怨我:“你书记当了十几年,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了。”最后我跟兄弟借了2000元,给儿子转了学,也背上了债。我们那里的观念,25岁之前要结婚,35岁要给自己家盖房子,45岁要给儿子讨媳妇。我再不去赚钱,将来孩子上大学、讨媳妇怎么办?于是我下定决心要走。

决定后,我请了假,办好边防证,去深圳玩了15天。一天只有一班火车,从泰和县到罗湖火车站,坐了10个小时,没座位,一直呆在厕所里。我只要付来回的路费,吃住老乡都包了。他们开出租车来火车站接我,是红色的捷达。

走的时候,我带走了一本书,是深圳考出租车上岗证的题库。里面有1000道题,包括路况、服务、操作,比如去某某酒店要走哪条路,乘客上车要先问好,轮胎坏了怎么办等等。回到家,我就看书、复习,把1000道题都记熟了。

那时候考上岗证,要有初中文化水平,驾照要满2年以上。2002年,我来深圳考试。理论卷子是100分的,70分及格,我考了90多分。实操考试很难,比如模拟接客人,必须把车停在距离他30公分左右的地方,方便他上车。考试通过率只有30%左右,很多开大货车的来了,都考不过。

一周有两次考试机会。第一次我没通过,车在路上熄火了,就“挂了”。我晚上借了老乡的车,练了2个小时。第二次考就过了,拿到了上岗证。

2003年,元宵节刚过,我就和老婆一起搬到深圳来了。我怕在深圳赚不到钱,没饭吃,准备了一袋子大米,七八十斤,还有油、过年的腊肉;又担心买不到东西,木板床、家具、床单被套全部都打包好了,托一个开货车的老乡提前运过来的。我来到深圳,每个月只花300元租了一房一厅20多平米的单身公寓,其他吃的用的都不缺了。

正好老乡曾繁祥缺一个副班司机,我就跟他搭伙,我开晚班。第一天上班,第一个客人,在莲塘附近上车,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我不大认得深圳的路,很紧张,对他说:“你说的这个地方我不太熟,你教我从哪里走,行吗?”他说:“行,我带你去。”

路上,他说他开车很多年了,要传授给我一个经验:深圳的路一般都是三条道,你不认识路的时候,就要开到中间那条,这样不管往左还是往右都可以。这条经验很管用,我一直记到现在。下车的时候,我很不好意思,说不收他的钱。他不肯,把50元钱塞给了我,“你第一个客人就不拿钱,这怎么行?”

遇到这样的客人,我觉得很幸运,心里一下子就被温暖了。我心想,深圳的人真好,素不相识,都很友善、很温和。我对深圳的好感一下子提升了,觉得这是一座很包容的城市。

第一天晚上我一共拉了十几个客人,赚了300多元,扣掉230元押金和油费,总共赚了30元。钱很少,却很开心,因为在老家一天只有15元,等于一天赚了两天的钱。

刚开始开车,压力很大。一方面是对路不熟,另一方面是要养家糊口,怕丢饭碗。为了认路,不出车的时候我就去坐公交车,到各个地方去,用了5个月把路记住。

实在迷路了,就靠对讲机。每台车上有一部对讲机,老乡们调到同一个频率,就能互相通话。比现在的微信方便多了,不用按,随时都能听。在对讲机里,一问路,大家抢着回答;有人聊家乡的事,有人唱歌;说看到哪的东西便宜,有什么稀罕事,消息传得可快。不管车开到哪里,只要对讲机里传来家乡话,就觉得大家都在一起。

开出租车是服务行业,有要求。比如乘客上车,要说“你好”“请问你去哪里”。我一直是当村干部的,不懂服务行业,在老家也没人这么说话。一开始觉得别扭,讲不出口。后来发现,只要这么讲,乘客也会对你礼貌、客气,气氛融洽。慢慢就能接受了。

我的第一个违章是闯红灯。老家车少、路窄,没有红绿灯。来深圳不久,在深圳人民医院留医部门口的红绿灯,我被前面一辆公交车挡住了视线。公交车过了路口,我就跟着过去,被拍到闯红灯。去交警队缴罚款,500元,等于两天白干,很心疼。

20年来,有几个明显的变化。一个是租金。主班司机要向公司付一笔钱,才能租一台车。租金一直在不断减少,2002年要20多万元,2015年是9万元,2018年变成4万元。2015年,我租下了一台车,成了主班司机。副班司机可以跟不同的主班司机干,合约期到了可以换。对我们来说,主班司机才是一个稳定职业。

二是管理越来越严格了。早些年酒驾、抽烟、不系安全带没人查。现在只要有一个违章,就会被公司约谈,要写保证书。公司有每个月500元的安全奖励,违章一次,不仅要缴罚款,这500元也没了。我们车队一共100辆车,今年的要求是违章要在100宗以下。这5年我都没有过一宗违章。

现在车换成了更好操控的电动车,车上都安了监控,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保障。女老乡开出租的越来越多了,早年没有,也说明安全系数高了。人的素质也在提升,以前抢道抢得凶,现在都会守秩序,让行。我回到老家开车,就不习惯了。

我们这一行,收入可以,比较累,风险大。只要上路,就要时刻警惕,一分钟都不能马虎。老乡中有转行的,比如老温四兄弟,原来包两台车。后来老大开饭馆,老二搞养殖,老三回家带孩子,老四搞装修去了,都不开出租了。还有老乡回家投资建设的,和人合伙做生意的。

总的来说,转行的不多。有些人转行了,过几年又回来开车了。现在收入优势没那么大了,但有个好处是,不用去找老板拿钱,乘客一下车就能拿钱。

2007年,罗湖区莲塘街道长岭社区吉安地区流动党员党支部成立了,孙常荣是第一任书记。我们党员都很开心,觉得在外地找到组织了,能过组织生活。当时觉得同乡村党支部,就是党员一起开开会,学习传达,履行党员义务。

慢慢地我发现,流动党支部是要为老乡办实事。在长岭社区居住的大约2100名吉安籍的的哥,我认识三分之一。有老乡来深圳,要找工作,或者有人缺副班司机,要招人,都会联系我。因为我们是党员,“说话算数”,能让他们信得过。接到这样的请求,我会详细考察双方,像相亲一样,看为人是不是诚实,开车技术怎么样,有没有违法乱纪。考察通过了,才会介绍。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

2020年赶上疫情,出租车行业不太景气。没有客人,有些老乡出车少了,又缺乏娱乐活动,打牌的人不少。有个老乡和别人赌钱输了,用信用卡套现,欠了4万元,还不上,被银行催款。他老婆知道后很生气,通过老乡找到我,“我劝不住他,你们党支部能不能教育教育他?”

我当时在出车,先叫她别着急,我们会去找他谈。下班后,我在长岭村里找到了欠钱的老乡,他也很发愁。我给他出主意:先从亲戚那里借一点钱,把欠银行的4万元还上,以后好好打工,慢慢还债。他给兄弟姐妹打电话,借到了2万元。我和他父亲比较熟,说服老人家拿出了2万元,总算把问题暂时解决了。同时批评教育了他,他再没去赌钱了。

老乡们背井离乡,遇到了家庭矛盾、生活困难,不知道找谁解决。流动党支部就要当好他们的“娘家人”,为他们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同乡村里。

我在深圳快20年了。来的时候,连3500元插班费都交不起,现在供两个儿子读完了大学。大儿子在老家的泰和三中当老师。小儿子深圳大学毕业,进了盐田港集团,在盐田买了房,娶了老婆。“25岁结婚,35岁盖房子,45岁给儿子讨媳妇”,我基本上都做到了。

对深圳这座城市我很感恩,它让我赚钱养活了一家人,这里的人很温和,也带给我很多温暖。现在我儿子儿媳都是深圳户口,来了就是深圳人,我们已经把这里当成家了。很多老乡和我一样,孩子读了大学,在老家买了房子,生活还算不错。

这座城市给予我们很多,我们也想为它做点什么。2010年,流动党支部牵头组织的哥“爱心送考”,党员中的主班司机都参加了。我们在长岭社区的公示栏里贴广告,在路上发传单,有需要送考的可以打电话预约,我们会免费提供高考接送服务。

第一年有5个人报名了,第二天多了一些。去年报名的只有1个,但是我们在路上临时接到了3个。10年来,我们总共接送了36名考生,服务了58位考生家长。

参加爱心送考的车上,都会贴上标签。很多的哥早饭都没吃,提前几个小时就赶到约定地点等着。一开始参与的都是党员的哥,现在要多少台车就能安排多少台,没有不愿意送的,大家都觉得这是回报社会,是好事。

我接过一个考生去考场,我说,你是高考生,今天可以给你免费,你把准考证让我拍张照就行。他开始不相信,后来还要给我钱。我说不用,祝你考试顺利,考出好成绩。我们服务了考生,就感觉到这个群体实实在在地为这个城市做了点事。

2020年,我刚当上流动党支部书记,遇到一件麻烦事。距离长岭村几百米外,有一个仙台充电站,有近150个充电桩,一天能充七八百台车。老乡们都在那里充电,很方便。2020年,政府打算把充电站拆掉,在那块地上建学校。

说实话大家都不愿意,意见很大。因为仙台充电站是离我们最近的,走路都能到。去其他充电站跑几公里,充电的时候可能会排队,还必须一直盯着,耽误时间,增加了出租车的运营成本。受到疫情影响,出租车的生意本来就不好做,这下大家更着急了。

去年12月,我们征集老乡的意见,以支部的名义写了一份报告,说明我们的难处。报告通过长岭社区递给了莲塘街道。沟通之后,长岭社区党委书记唐少华找到我,说辖区学位紧张,建学校是民生大事,问我能不能做做老乡的工作,让充电站能够在2021年4月按时拆除。

这是一件头疼的事,做老乡的工作很困难,但矛盾必须要解决,这是党支部的责任。我思来想去,决定召集党员,以及在老乡中间比较有话语权、有威信的司机一起讨论。我们召开了支部班子会、党员大会、司机代表大会、同乡村亲友座谈会等,听取大家的意见。

我对他们说,大家都是出来赚钱的,不是出来闹事的,政府也是为老百姓服务,政府的决策,希望大家能理解和支持。充电站拆是一定要拆的,问题是拆完以后我们怎么办?不能什么事都依靠政府,要自己去解决。

我想了一个办法,到附近的几个充电站考察一遍,看看哪些能够满足我们的充电需求,解决痛点。第二天起,我和党员们考察了附近的5个充电站,发现罗湖体育馆充电站比较近,距离这里3公里左右,草埔充电站最便宜,一度电价不到一块,充电桩也比较多,有300多个,贝岭居充电站距离中等,电价也是中等。

我们把5个充电站的电价、电桩数量、路程、充电时间、充电饱和时段等都摸清楚,记录下来,汇总在一起。然后用微信、电话、派发宣传单,告诉大家,分流到其他充电站充电,并分批次交接班,错峰充电。街道还协调了相关部门和企业,提前发放告知书,还给司机提供迁移充电补贴、分流优惠等。

要每一个人都满意是很难的。但是现在大家都逐渐适应,到其他充电站充电。平时在群里,老乡之间也会交流,“这个充电站现在不排队,要充电的快来。”仙台充电站所在的06-16地块,顺利完成了地面充电桩等建筑设施的清拆,学校很快就会建起来了。

当了书记之后,感觉压力更大,责任更重了。以前我是组织委员,党支部的活动只要积极参与,支部做得好做得坏,和我没那么直接相关。现在不一样了,所有活动都要我去召集、去安排、去牵头、去处理。

我认为的支部做得好,必须是为老乡办了实事,得到了老乡的认可;也要有社区的认可,肯定我们为社区作出了贡献。

在我的任期内,想做两件事。现在同乡村资金缺乏,想给困难老乡慰问,也拿不出钱来。我想在同乡村成立一个集体的企业,就像村的股份公司一样,做汽车美容服务。公司的资金,就让老乡们入股。场地正在向长岭村的股份公司争取。

我们都是开出租车的,汽车美容服务和我们密切相关,大家都有这个需求,门槛也不高,我有信心能够做好。如果能够成功运营起来,不光同乡村有资金可以慰问困难户,举办活动,还能为老乡解决几个就业岗位,让他们可以在家门口上班。

另一件事,我提出让党支部在天桥底下包一个报刊亭。可以卖水、卖报纸,安排一个人就业。我们现在没有办公室,报刊亭可以挂上党支部的牌子,成为我们的一个联络点,员工就是我们的联络员。

党员很多是的哥,平时出车,可能不方便接电话。老乡找不到我,可以到报刊亭来,把事情告诉联络员,再转达给党支部。久而久之,老乡们都知道要去联络点,我们就有了一个根据地。

我认为,吉安地区流动党支部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凝聚作用,把散落在同乡村的流动党员聚拢起来,搭建起老乡交流互助的平台,让老乡既能主动融入深圳,又能够积极服务社区建设。从成立到现在,党支部成员始终践行“来了就是深圳人”的主人翁精神,为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奋斗。

【采写】夏凡

【策划统筹】赖武 高延勇 宫雪 吕冰冰 周宙

【出品】中共罗湖区委组织部  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


相关阅读:罗湖“同乡村”党建口述实录


编辑 文海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