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平安银行电销实物产品业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深圳大件事
+ 订阅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卢亮 5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披露了《关于平安银行电销实物产品业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例的通报》,涉及平安银行与第三方合作电话销售实物产品业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例。

南都记者梳理注意到,按照监管说法,自2020年以来,监管系统接收到消费者对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电销实物产品业务的举报投诉显著上升,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银行电销时进行不实宣传、以赠品名义销售产品、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扣划资金并进行消费分期等方面。

那么,平安银行到底有哪些具体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占比有多高?

按照中国银保监《通报》披露,经抽查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60笔电销实物产品业务,其中53笔业务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占比为88.33%。

记者进一步梳理看到,该行信用卡中心与第三方合作电销实物产品业务存在以下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其一是向消费者不实宣传,承诺产品可由银行等机构回收兑换现金。经查,电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向消费者承诺“钱币交易中心”“古玩城”“货币交易中心”“国有四大银行”等机构可回收纪念币或兑换现金,实际上消费者按电销人员指引前往上述机构兑换时,却被告知无此服务,存在误导消费者的问题。

其次是向消费者变相承诺收益、夸大产品收益。经查,电销人员在向客户销售产品过程中,通过引用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和资料、不当类比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存在变相承诺收益、夸大产品收益的情形。此类问题占被调查电销业务数的76.67%。

此外,还存在以“赠品”或“免费”名义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问题。

对此,中国银保监称,上述行为违反相关监管规定,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并由此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严格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编辑:向丽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