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父母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东莞慧教育
+ 订阅

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经历挑战时,他是选择退缩和逃避,还是选择继续努力、迎难而上?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选择后者,希望他们能养成乐观、坚毅、自信的品质,在面对失败和困难时不轻言放弃,而是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其实,孩子的选择与他们的成长型思维方式有关。那么,什么是成长型思维?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来听听老师们怎么说吧~

点击下面视频(音频)收听第198期精彩节目吧!(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听)

家长学堂回顾

(以上为节目现场录音,由于微信平台对录音播放时长有限制,为保证节目的完整性,我们转为视频形式,方便大家收听,感谢您的关注。) 

本期嘉宾观点,敬请参考

侯瑞灵:光明中学高中部心理教师

成长型思维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来的。她指出,拥有固定型思维方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商和能力是固定的,是自身无法控制和改变的。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方式的人相信智商和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提高的,困难和失败是一时的,是用来学习和帮助自己进步的,所以他们更愿意付出努力并不断挑战自己。当然,这两种思维方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状态。实际上,据卡罗尔教授所说,大多数人都是混合型的,可能在某些方面或某些时候会表现出固定型思维方式,在另一些方面或另一些时候则表现出成长型思维方式。这两种方式之间也不存在绝对的好坏之分,而是当我们发现固定型思维方式阻碍了我们的发展和进步时,我们要有意识地调动和激活成长型思维模式。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

1.优化自身的思维方式,转变自身的固定型思维,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并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孩子共同成长。

2.挖掘成就事件,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可为”。跟孩子一起回溯并分析过去生活中的成就事件,这些成就事件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小进步,可以是一次不一样的尝试,也可以是掌握一个难懂的知识点,或者完成了一个原本以为无法达成的任务,最重要的是在这些事件中孩子获得了成就感。成就事件会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我的努力和不断尝试是有意义的,方法永远会比问题多,只要我愿意,我最终一定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3.创造接纳的氛围,鼓励孩子迎接新挑战。我们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教育氛围呢?当孩子作业做不对,事情没做好时,经常听到有家长这么说:“这么简单都不会!”“这件事情我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下会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出错了被批评。在这样的担心下,孩子很有可能会畏手畏脚,宁愿选择待在舒适区,很难自信而勇敢地接受新的挑战。相反,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要接纳孩子,让孩子了解一个事实:犯错很正常,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大人也不例外。关键是每一次错误都是学习和进步的机会!我们可以从错误中吸取经验,看看下一步我们可以怎么办,怎么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怎样可以做的更好?

4.有效赞扬孩子,塑造孩子的韧性。赞扬孩子尽可能地聚焦于过程。比如,孩子的努力与付出、策略与尝试、专注与与坚持等,让孩子明白,他做得很好,很有意义。这样,既会增强孩子的信心,也会向他传递“不断努力和尝试才可以做更好”的观念,而这正是成长型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赞扬孩子可以更具体。比起“你画的真棒”,“这幅画的配色好鲜艳,线条也特别流畅,我太喜欢了”更能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欣赏和真诚的态度!

成长型思维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状态。只有我们做父母的具备这种思维状态,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不局限于眼前的“错误”,孩子才能自信笃定地走得更好更远!

欧阳国玉:学生家长

1.允许孩子犯错。

2.正确表扬。我发现我女儿在初一学期结束后她的书写进步非常大,我说:“欣宝你的作文这次怎么才扣两分啊,是不是因为你的字看起来非常舒服的原因啊?”她听起来很高兴。

3.不给孩子贴标签,把缺点当优点。不负责任的标签会深刻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固化孩子的自我认知,让孩子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因此需要鼓励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待自我,学会坚持和努力,从而达到目标。把孩子的缺点当优点,缺点就会越来越少,优点就会越来越多。

周末孩子在家,班上有一位家长说:“李欣妈妈,你小孩每个方面都很听话,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呀?”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每次回来,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有四个步骤:用心聆听,尊重理解,说明情况,提出方案。这样孩子每次反映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反馈,孩子能获得成就感又可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次早上她气冲冲打电话回来跟我说:“妈妈有一个同学把我的数学试卷撕烂了,这个试卷我已经做完了,但老师还没有讲解,这个事我怎么处理呢?”我听完后说:“是啊,做完的数学试卷被撕肯定很难过,我理解你的心情,妈妈问你他为什么会撕烂你的试卷呢?他知道是你的试卷吗?”“因为我忘了写名字了”“原来是这样啊,是不是老师有要求大家不要忘记写名字啊,因为我们班上55个同学,万一大家都不写名字,那这个试卷怎么发呢,你说妈妈说得对吗?欣欣你好像也是课代表,你哪天收试卷要下发的时候发现同学们没有写名字,那你多烦恼啊,今天这个同学他的行为是有一点冲动,但是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不同他计较啦。”孩子说:“好吧!”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