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接孩子?” 四点半妈妈!

青春东莞
+ 订阅

“一年一班放学,同学再见,老师再见......”

下午四点半,沈阳市沈河区育鹏小学的校门口聚满家长。在人群中,高桂华和其他几位“家长”穿着统一的红马甲,格外显眼。作为清泉社区的志愿者,她们负责替一些工作繁忙的家长接孩子。

“高阿姨好!”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十几个孩子接二连三跑到高桂华身边,高桂华总是摸摸孩子的头、再抱一下。

这样的场景在这所学校门外已经重复了11年。

这些志愿者也被孩子和家长称作“四点半的妈妈”。

“四点半妈妈团”在育鹏小学门口等待

“2011年的时候,我发现住在楼上的小两口经常吵架……”高桂华一问才发现,两口子吵架的原因竟然是“谁接孩子?”

在沈阳,小学大多四点半放学,但是很多家长四点半还没下班,于是“谁去接孩子”真的难住了很多爸爸妈妈。热心肠的高桂华跑到社区,申请成立了“四点半妈妈团”专门帮助邻居们接孩子。

每天家长们只要通过微信群向工作人员发送代管通知,就完全不用再担心孩子放学后没有人接的问题。“我每天早出晚归,孩子爸爸也很忙,接孩子就是我们家的一个大问题。”学生家长秦丽丽说。

“四点半妈妈团”送同学们回社区

这些“四点半的妈妈”还引起了学校的关注,“我们都是自愿报名,然后学校排班,每天来一位老师。”育鹏小学教师刘林林说。“许多老师上完了班,就出门右拐进了社区,辅导孩子们功课。”

11年,“四点半妈妈团”从一开始的4人发展到了45人的服务团队,周边很多学校的老师也加入进来。“四点半的妈妈们还办起了第二课堂,有围棋班、书法班,还都是免费的。”清泉社区书记潘颖说。

育鹏小学教师刘林林辅导同学作业

“我在这里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有老师帮忙解答,还有好多同学,写完作业还可以一起玩。”殷知瑶小同学说。在清泉社区的二楼,社区专门用三个房间为同学们用来学习和阅读。

小同学们认真听讲第二课堂

11年,一茬又一茬的孩子入学、毕业,高桂华和这些“四点半的妈妈”每每回想起来,总是有满满的成就感。“11年前咱接的六年级小学生,现在都已经是大小伙、大姑娘了!咱这些当妈的,最高兴的事不就是看着孩子长大嘛!”高桂华说。

“四点半妈妈”

也获得了网友们的点赞

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广

▼▼▼

对如此暖心的举措

你又有什么看法?

我们留言区见!

来源:共产党员网 中共中央组织部

重要论述

1987年5月11日

邓小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说:我们关心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联合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政策与阁下一样,是把战争与和平问题、南北的经济发展问题,以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问题,作为主要任务。这就抓住了要害。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表面上看是发达国家之间达成什么样的协议,实际受害的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开放政策,中国也坚持开放政策。发展中国家不搞开放,就发展不起来。如果不懂得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又闭关自守,根本不可能发展。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政策如果得不到发达国家的响应,就非常困难。西方要发展,从长远讲,如果只在它自己的那个小圈子里搞保护主义,不能解决问题,它需要新的市场。在发达国家内部已到了饱和程度的情况下,新市场在第三世界那里。在谈到解决世界热点问题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大原则,是任何人不能用武力去侵略别国。

1989年5月11日

邓小平在会见伊朗总统哈梅内伊时指出:我们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应该团结起来,不要把力量消耗在相互争端上。不要自己抵消了力量,丧失了发展时机,使自己处于困难的境地。要利用目前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我还是一句话“和为贵”。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在当前国际缓和的大气候下,只有不怕麻烦,通过耐心对话来解决问题。不要怕麻烦,对话没有战争那么痛快,但只能选择对话,不能选择战争。

1993年5月11日

江泽民在华东六省一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积极、全面、正确地理解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和十四大精神,防止经济过热,保持发展好势头。他指出:我们在经济工作中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同时要注意稳妥、避免损失,特别要避免大的损失。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这是我们领导、组织经济建设和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他指出:各级领导同志都要注意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既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又要抓住改革的机遇。越是改革抓得好的,越能推动经济的顺利发展。而不抓改革、只顾上项目的,其结果必然是发展不能持久。要做到使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要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这篇讲话以《防止经济过热,保持发展好势头》为题,收入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党史回眸

1944年

5月11日 中央向华中局、北方局发出《关于敌进攻河南情况下的工作方针的指示》,要求河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7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向河南敌后进军的部署命令。根据中共中央控制中原的战略部署,冀鲁豫区派一部兵力南下,建立了豫东根据地。8月15日,彭雪枫率新四军第四师主力西进,于9月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师长彭雪枫在夏邑八里庄战斗中牺牲。9月至10月,八路军太行、太岳、晋绥等军区和陕甘宁边区先后派出部队,渡过黄河,进入豫西地区。后来在嵩山、箕山地区和陇海路新安、渑池段南北地区,开辟了河南新解放区,并成立了河南行署及军区。

1965年

5月11日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国工业交通系统建立政治工作机关的决定》。《决定》规定:所有工业交通部门,都要学习解放军,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各级党委必须把工业交通系统的政治机关建立起来,并逐步地建立起一套工作制度;中央,中央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以及其他大、中城市的党委都设置工业交通工作部;工业交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规模大小和任务繁简,分别设置政治部、政治处或者政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决定》并指出:“这个决定的基本原则,也适用于农业、商业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

1995年

5月11日-23日、6月16日-27日 江泽民先后考察了江苏、浙江、上海以及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市,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于5月22日、6月26日分别在上海、长春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江泽民在座谈会上指出,多年来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抓好两个大头,一是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一是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也是两个重点。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只能搞好,只能加强,而决不能削弱;只能使它们形成新的优势,而决不能使它们失去优势。

2003年

5月11日-14日 胡锦涛就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和促进经济发展进行考察时强调: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型肺炎这件大事,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这是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

历史瞬间

1946年5月,任弼时起草的《解放区经济建设和财政金融贸易的基本方针》手稿。

(上下滑动  一起学习哦~)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