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都说传统观念“重男轻女”,可“胆石病”却相反,偏爱女性朋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胆石病
胆石病,又称胆结石,即胆囊和胆管内长了石头,是一种常见并高发的胆道疾病。这可不是一般的石头,它乃胆汁成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日积月累凝聚而成。在我国,普通人群发病率高达10%左右,相当于平均10个人中就有1个人被查出有胆结石!不仅如此,女性患者发生胆石病的概率竟是男性的两倍!
为何胆石病“重女轻男”?这主要与胆石病成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体内激素变化和药物
首先,相对男性患者,女性体内有较多的雌激素。雌激素有轻度“淤胆”的作用,使肝脏分泌胆汁酸减少,而胆汁酸是胆汁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减少易使胆汁中胆固醇析出形成结石。其次,妊娠与胆结石发病相关。妊娠晚期胆汁难以完全排空,储存在胆囊内的胆汁大量潴留,继而形成胆固醇结晶,析出石头。再者,长期服用避孕药会使胆石病发生率增高近一倍。
二、肥胖
反映肥胖的一个常用指标是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 BMI≥25定义为肥胖。有“肚腩”的人士要注意了!“腹型肥胖”是形成胆石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女性肥胖患者。肥胖患者常有胆固醇代谢障碍,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久而久之便析出晶体,形成石头。此外,肥胖患者多伴有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这些情况同样会引起胆固醇代谢障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营养过剩,爱吃零食
长期营养过剩(糖和油脂摄入过多)会增加胆石病患病风险。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量零食等各种精制加工食品涌入人们的生活。爱吃零食的女孩注意了!别以为自己吃的不多,要看看包装袋“营养成分表”掂量掂量,不要无节制地摄入高能量食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减肥不当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肥胖不好,还影响颜值,那就节食减肥吧。但是,节食减肥也容易患胆石病,所以不要搞极端主义啊。
有些人长期不吃早餐,整个早上空着肚子,殊不知这样会抑制胆囊排空,使胆汁分泌减少,胆汁浓缩,从而产生结石。若体重下降速度过快,每周体重减轻超过1.5 kg, 则患胆囊结石的风险将会增加。这可能与极低能量饮食或禁食后使胆汁中的胆固醇高度浓缩有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遗传因素
胆石病家族史也是胆石病发病因素之一,并且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预防
虽然是男是女难以改变,但女性朋友可以凭借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胆石病。
一、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1、少吃或不吃零食,减少进食精制食品
许多人早餐经常吃的蛋糕、面包、肠粉等精细加工的面食大多是精制食品,故应提高警惕。而早餐全麦面包、馒头、粥类、杂粮、豆浆、脱脂牛奶、水煮鸡蛋等非精制食品倒是不错的选择,不但美味,并且营养丰富。
2、清淡饮食
食物以炖、烩、蒸、煮为主,忌食过多煎炸、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常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菠菜、橘子等,保持大便通畅。有研究指出常吃素食者的胆石病发病率较低, 这可能与蔬菜纤维的高纤维有保护作用有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3、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据研究,蛋白质摄入量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形成有关。即使减肥,也不能拒绝肉类的摄入,鱼肉是不错的选择,其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脂肪含量低。
4、减肥需适度
既然长胖并非“一日之功”,又怎能要求那长久积蓄的脂肪一下子就甩下来呢?减肥应循序渐进,使体重慢慢降下来。切记要重视早餐的作用,忌因减肥而随意不吃。
5、讲究卫生
寄生虫感染也是胆石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须洗净,预防蛔虫感染;肉类要彻底煮熟才吃,例如,广东人喜欢吃生鱼片粥,故容易感染“华支睾吸虫”这种专爱生活在人胆道的寄生虫,尤其是淡水养殖鱼做成的鱼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控制良好体重,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的确,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以降低胆石病的发生率。同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静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合理用药
有胆结石家族史、年龄较大、肥胖的妇女尤其要慎用口服避孕药,可改用其他避孕方式,如使用避孕套。此外,有些药物使用后可能增加胆石症患病风险,例如双嘧达莫。此类药物使用前要听从有医生的建议,勿滥用或乱用药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妊娠期控制饮食,减少劳累
妊娠期间,准妈妈要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精神舒畅。进食定时定量,少吃多餐,避免一次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总之,胆石病重在预防,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远离胆结石的灵丹妙药!
“重女轻男” 的胆石病!女同胞们该咋办?------兰世亭医学健康科普2364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