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人民医院成功完成肇庆地区首例运用北芯FFR测压导管进行FFR检查,标志着广宁人民医院正式进入冠脉介入精准化治疗时代……
病例1
患者,黄某某,男,46岁,因“反复胸闷1月余天”入院,有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病史,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V4-V6导联ST压低0.05-0.1mv,伴有T波低平双向,诊断冠心病;造影发现:病变段LAD中段处于中重度狭窄。见下图:
因考虑到患者缺血症状不典型,病变段为临界病变,故先对患者进行FFR测定,再根据FFR值决定是否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此次,使用北芯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系统常规术前准备。
❈ 操作过程:常规6F EBU guiding对位左冠脉口,导丝通过后,送入北芯压力微导管于LM,使微导管感受器突出指引外2mm左右,压力曲线稳定后,进行EQ,待参数满意后,北芯压力微导管通过LAD中段到达病变以远,冠脉内注入硝酸甘油后冲管,待压力曲线稳定后,台下根据公斤体重静脉泵入ATP约1分钟,压力曲线稳定后,回撤微导管,测得FFR值为:0.83,见下图:
根据中国和欧洲指南,无缺血证据且造影显示50%~90%狭窄的临界病变,需要行FFR测量确定是否存在缺血。
FFR检查正常范围患者建议采用最佳药物治疗,单支血管串联病变 FFR ≥ 0.80时,采用最佳药物治疗。
该患者造影情况狭窄率达70-80%,若根据以往经验及影像学判断,很可能立即对其植入支架治疗,但目前经过FFR检查,发现其冠脉血流灌注足够,可暂时不对其进行植入支架,先对患者进行严格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
病例2
患者,陈某某,女,75岁,因“支架植入术后1年”入院,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入院诊断1冠心病 支架植入术后,高血压病;造影发现LAD近段弥漫性狭窄约50-60%,支架近段结构不清晰,支架远端存在可疑负性重构。见下图:
考虑到支架植入术后一年,支架近端存在病变,以及支架内部结构欠清晰,原则上应该进行IVUS(血管内超声,它是一种可以进入血管的超声探测器)检查,但目前我院无常备IVUS,故先对其进行FFR检查,再进一步决定处理策略。操作同上,测得FFR值为:0.84。
❈ FFR对支架植入术后评估及意义:支架植入术后FFR数值越高,再次血运重建率越低,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越低。理想数值是裸金属支架(裸金属支架是一种支架类型,现已基本淘汰)术后FFR达到0.94以上,药物洗脱支架术后FFR达到0.90以上,跨支架的压力阶差可以反映支架放置效果。该患者测得值为0.84,证实该患者支架内部及支架近端的确存不足之处,原则上应对近端进行支架植入治疗,支架内部进行PTCA(血管腔内成形术,是使用球囊等器械对病变血管进行扩张,达到治疗目的)治疗,但考虑到患者目前尚无症状,故建议患者密切随访,严格进行药物治疗。
上述两病例由冠心病介入学科带头人王海林副主任医师,以及介入团队骨干王剑远主治医师,介入团队成员欧永飞主管技师等共同协作完成。使用北芯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系统对冠状动脉(一种造成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相关血管)进行FFR检查在肇庆地区属于首例,由广宁人民医院介入团队率先开展。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学和生理学指标, FFR的适应证有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罪犯血管,临界病变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弥漫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等。FFR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费用。因此FFR已经成为评判冠状动脉缺血(冠心病)的金标准。
广宁人民医院2019年12月开展首例冠脉介入治疗以来,目前心血管内科已经完成两百多例冠脉介入治疗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随着广宁人民医院冠脉介入治疗新技术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冠心病病人将从中受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内科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种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几乎无痛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
冠脉介入治疗新技术以及精准化治疗的成功开展,不仅进一步突显广宁人民医院在肇庆地区的技术优势,更为创建三甲医院迈出坚实的一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