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屡出质量问题,曾承认供应商可能存在操作不当等现象

南方都市报
+ 订阅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显示三只松鼠1批次开口松子产品过氧化值(以脂肪计)超标。5月10日,三只松鼠回应,此次不合格原因为运输过程中未按要求存放,同批次产品已召回。南都记者注意到,包括三只松鼠在内,实际上近年来崛起的休闲零食企业,均系采取“品牌+代工”模式实现快速成长。业界认为,对于“品牌”+“代工”的零食企业,代工点品控系相关企业要面对的风险点。

产品屡出质量问题

“代工”模式引关注

据了解,开口松子过氧化值(以脂肪计)不符合规定,是该公司食品不达标的案例之一。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不是三只松鼠第一次被抽检出不合格,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相关抽检通告,三只松鼠开心果被检出霉菌超标 1.8 倍。据三只松鼠当时回应,原因同样出在运输环节,“因存储、运输条件下控制不当引起霉菌滋生”。

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三只松鼠的867条投诉中,很大一部分系因零食中被吃出毛发、虫子、毛发、不明物体,甚至蛆虫等产品质量问题,而遭到投诉。

产品质量屡次出现问题,“代工”这一模式成了被关注的部分。据三只松鼠在2020年财报“食品质量控制风险”中显示:“在公司日常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上游供应商未按有关法规及公司要求进行生产,质量控制制度和标准未严格执行、生产和检测流程操作不当等现象,从而导致不能完全规避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风险”。

“生产线属于找外包”

企业对代工供应商较难进行有效管控

南都记者注意到,包括三只松鼠在内,实际上近年来崛起的休闲零食企业,均系采取“品牌+代工”模式实现快速成长。业界认为,对于“品牌”+“代工”的零食企业,代工点品控系相关企业要面对的风险点。

一名从事零食生产行业的从业人员10日向南都记者表示,“品牌+代工”的轻资产模式,有利于品牌快速铺货,以及向全品类进行渗透,甚至短期内实现对制造型零食企业“弯道超车”。但从产品品控角度来看,由于“生产线属于找外包”性质,企业对代工供应商较难进行有效管控。这就造成了产品品控难度高,且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反观传统零食制造企业,由于生产线都是自己的,因此质控和生产成本都能由企业自己掌控,从而能尽可能避免食品安全问题。”

专家

产品质量安全应该要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代工”确实容易带来质量和品控方面的风险,但实际上产品安全最终还是与品牌企业的管控息息相关。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10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直言,其实很多全球知名的品牌以及食品品牌,均有采用代工模式,“但他们产品质量出问题的情况却很少发生,这其实也说明代工不一定就意味着会很容易出现品控等问题”。

朱丹蓬认为,产品质量问题实际上与企业的质量内控体系息息相关,并且与企业执行水平以及执行人员素质等存在很大关联。“有企业在发现有代工供应商存在质量问题,就很可能终止供应商合作;但有的企业在处罚措施却较为欠缺,因此产品屡次出现质量及品控问题。因此我认为,产品质量安全应该要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问题发生”。

采写:南都记者贝贝 肖韵蕙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

欢迎发送邮件到

nandujianding@qq.com

也可通过微信

搜索“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微信号:ndlab2020)

与“鉴定君”随时互动

编辑:肖韵蕙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