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粽子,大家是不是都想起了端午节,想到自己家乡的粽子。
很多人可能只是想到了怎么去吃,好不好吃。然而有这样一位匠人却想着如何让自己家乡传统的粽子发扬光大,他就是有着“粽王”之称的岑结柱。
究竟传统的粽子在“粽王”岑结柱手上能创出怎样的“新意思”?岑结柱和粽子究竟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小小的粽子,背后有着创业者多少的故事呢?
龙盛粽乡园
龙盛粽乡园是恩平市著名食品龙头企业,由岑结柱创办,企业位于江门恩平市沙湖镇,占地10亩的园林式生产基地,建有恩平裹粽文化体验馆与现代化无尘车间。
2017年由恩平市政府引资,岑结柱将在广州经营了25年食品厂搬回家乡恩平。在岑结柱多年的精心经营下,企业已经建立起稳定的产品体系和供销体系。目前,在全国有超过1000多家销售网点,在恩平本地7个镇街也建立加盟门店。“粽乡园”每日出产5万只粽子,长期给各大超市、维也纳连锁酒店等企业提供货源。
人们在感叹龙盛粽乡园如此大的生产规模时,又有谁能想到,作为恩平市食品龙头企业的龙盛粽乡园发展初期是那么的艰难,一个小小的粽子,如何在岑结柱手上打拼出一片新天地。
艰难创业期
在广州创业起步的时候,岑结柱的门店只有一米宽,那时候的他就有一个梦想,把自己家乡恩平特色粽子发扬光大,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他每天起早贪黑忙活着小店,每天都亲自去包揽制作粽子所有的各个步骤,馅料、火候等都由他自己一手包办,凭借勤劳的双手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他将门店扩大为几个人的小作坊,再后来,他开始投资建厂,走上了工业化生产的道路。
岑结柱的公司发展了那么多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初2003年非典期间,跟市场上其他公司一样,“粽乡园”的业务也大受打击,好在岑结柱坚持不懈不放弃,咬紧牙关把“粽乡园”支撑下去。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司业务就比较平稳,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一方面“粽乡园”是食品行业,是人们的必需品;另一方面,公司创业多年,公司已有大量的固定客户。
传统中创新
在发展过程中,“粽乡园”公司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粽子保质时间问题、口味问题等等。
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工业化生产是一条必不可少的发展道路。工业化生产意味着量产化和标准化。使用蒸汽炉一次可以煮3000只粽子,保质期由最初的只能保存几天时间到如今的可以保存三个月,大大解决了熟食食品的一大短板。除了让保质日期大大增加,在标准化的生产下,食品安全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如今,年轻人的市场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市场转向了年轻人,龙盛粽乡园也不例外。岑结柱在保留传统口味的基础上,将粽子的口味逐渐年轻化,并结合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风俗礼仪等,创造出一批特色的“新粽子”。
目前,龙盛粽乡园出品的粽子种类繁多,有地方特色的龙角粽、编织粽和恩平粽,也有创新品种的鲍鱼海味粽、陈皮肉粽、簕菜流心枧水粽、咖喱牛肉粽和榴莲冰粽等等。这些新口味粽一经推出,就深受年轻人喜爱,借此一举龙盛粽乡园迅速打入了年轻人的市场。
龙盛粽乡园一开始主打一两种口味到如今的三十多种口味,不同种类的粽子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让“粽乡园”在粽子食品行业占有重要地位。
创新思维一直贯穿着岑结柱的整个创业过程。粽子的制作由原来的纯手工到工业化,由原来的煤炉到如今的蒸汽炉,由散装到精美的真空包装。一直都有新的创新,但是岑结柱也没放弃传统的手艺。
龙盛粽乡园坚持保留人手包扎工艺。龙盛粽乡园有着传统的编织粽等独特恩平风味的粽子。岑结柱一直保留传统人手包扎,就是想将自己家乡的特色传承下去。为了让恩平编织粽原汁原味呈现给大家品尝,他不断去拜访包粽“名师”,搜集资料,将编织粽的手工技艺呈现出来,传承下去。
传统美食恩平裹粽
裹粽是恩平传统美食,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恩平裹粽独居特色,选料地道正宗,粽叶来自深山老林。裹粽主要由一种名叫“橹罟子”(当地叫“浪鼓”)的植物来包扎,橹罟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润肺和护肝功效,用这种植物包扎的粽子具有一股特有的香气,让裹粽别有一番风味,是恩平裹粽的灵魂。
恩平编织粽由来已久,但手法繁琐,慢慢做的人少了。作为恩平人,岑结柱怀有家乡情,他深知编织粽是在重要节日表达心意的一个载体,编织粽内涵丰富,馅料有肥瘦猪肉、咸蛋黄、烧肉、冬菇、瑶柱、鹰嘴豆和红腰豆,再有远近出名的恩平大米加持下,这样做出来的粽子棉而不烂,有粘牙的感觉,口感更好。因此他培训员工,让越来越多的人掌握这种传统的工艺手法。这样既可以发展企业,也可以将这一手工艺传承下去。
带动农民增收和周边发展
起初粽乡园的橹罟子多数取于野生,但后来公司规模越来越大,需求量大增,价格也水涨船高,因此也间接带动了周边村民来种植橹罟子。橹罟子也成为良西镇红联村主要的种植物,因此红联村也被称为“浪鼓村”(恩平人称橹罟子为“浪鼓”)。橹罟子种植成本不高,岑结柱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到村里收购橹罟子,这样种植户一年到来都有干不完的农活,而且也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当地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岑结柱带动乡亲致富的社会责任感。
岑结柱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他还积极响应恩平市政府号召,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岑结柱主动招聘企业附近的赋闲工人,培训让他们上岗就业,这样既带动就业,同时也降低了员工的流失率。
岑结柱还联合当地政府农办举办扶贫项目,对贫困户进行就业培训,实现企业与贫困户的共同发展。龙盛粽乡园和恩平市人社局进行友好合作,借助“粤菜师傅”的品牌,围绕企业生产、人才培训、技能比赛和风味创新、产品推广等各方面,通过举办形式丰富、影响力大的相关活动,将恩平粽的特色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打响恩平粽的名堂,小小粽子带动了一方的发展。
粽文化进校园
岑结柱心系学生,将粽文化带进校园。学生是未来,所以把传统的粽文化传承给学生是很重要的。岑结柱化身讲解员,带领君堂镇大江中心小学师生参观了生产车间,让他们了解到粽的品种、原材料、发展史以及获得的荣誉。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场参观活动让学生了解并认识粽文化,对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为以后恩平传统粽文化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龙盛粽乡园多年以来获得荣誉无数,这是社会、客户、消费者对粽乡园的认同。创业多年,岑结柱始终坚持初心,让恩平裹粽坚守质量,畅销国内,同时也希望恩平裹粽精益求精,远销国外,让恩平裹粽这个载体将恩平文化传播开来。
岑结柱与粽子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他注重将粽子生产与文化传承加以融合。每当说起粽子,岑结柱信手拈来,总能像天桥底下的说书人那样说个不停。正是对粽子的热爱,才让公司发展到这样大的规模。
小小粽子竟能创出这么多的“新意思”,这是恩平裹粽的魅力,这也是”粽王”岑结柱多年来对恩平裹粽文化的坚持与创新。创业不易,传承传统亦更难。年轻人在创新的同时也要保留传统,传统和创新并存。
来源:江门农业农村局、中共恩平市委组织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