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立夏以来,广东各地市温度持续攀升。
截至今天傍晚6点,广东24小时最高气温地图“全线飘红”,各地市最高气温基本都突破了30℃,揭阳普宁更是录得了全省最高气温36.4℃!昨天广州也发布了今年首个黄色高温预警信号。
△这个鸡腿又烤熟了
今天黄色高温预警也准时“打卡上班”,截至下午4点,广东全省共有62个黄色高温预警信号正在生效。
读+君掐指一算,似乎广州上一次下雨降温,还要追溯到“五一”假期萧敬腾过来的时候。
不过虽然都身在广东,大家的悲欢也不相通。
在广深等地接受高温烈日“烤”验时,汕头、清远等多个地方近日却频频下起了冰雹。
广东汕头、英德突降冰雹,网友:有指甲盖那么大
这样的“冰火两重天”让广东人不禁感叹:这科学吗?
还有网友发出“灵魂拷问”:
后天就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而气象灾害一直是其中深受关注的话题,今天读+君就化身天气君,为你科普气象知识、带你防范气象灾害。
别被名字误导了
冰雹出现在夏天很正常
首先,读+君回答一下上面网友们的疑问。
其实,夏天出现冰雹是正常现象,不出现才是怪事。
可能有不少人被“冰雹”这个名字误导,下意识觉得它和雪一样,和天气寒冷有关系,但其实冰雹是强对流天气的产物。
换句话说,冰雹和雪可以说是毫无关系,它更像是个头特别大的“雨滴”,和雷雨大风等自然现象才是“一家人”。
冰雹主要出现在5-9月,这5个月的总雹日占全年雹日的80%以上,其中又以6月为冰雹盛行月。冬季反而是冰雹最少出现的季节。
那可能又有人好奇,明明气温很高,怎么会结冰?
那就要从形成冰雹的冰雹云说起。这种云和其他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身高”。冰雹云的云体下方大约距离地面1000米左右,但它的云顶高度可以达到一万米以上的高空,简直是“云中巨人”。
这样的特点使得冰雹云体内温度差异很大,云顶的“冷云”一般温度低至零下30℃-40℃,主要由冰晶、小雪花和过冷水滴混合组成;而云体下部主要是“暖云”,多为水滴组成。
冰雹云中对流很强,上升和下沉气流不断作用,使得“冷云”和“暖云”在云中0℃层相遇,形成冰雹的核心,冰雹核随着每一次运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不断增大的冰雹核时,它便会降落到地面,形成我们看到的冰雹。
也就是说,如果在阳光强烈的暖湿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很高,便容易发生强烈对流,为冰雹创造有利条件。而在冬季,近地面气温很低,不能产生强大的快速上升气流,所以冰雹在冬季很难形成。
未来几天大概率下冰雹
防范强对流天气不可少
相比于昨天多地冰雹、雷雨的强对流天气,今天广东各地天气还算平稳。那接下来广东还会有冰雹吗?
划个重点:较大概率还是有的。
据省气象台预计,未来几天低层西南暖湿气流明显加大,加上全省气温较高、天气持续不稳定,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午后到傍晚时段,容易出现“炎热+分散雷雨”,并且可能夹杂冰雹。
所以大家外出前记得查看一下天气预报,未雨绸缪总不会错~
虽然一般冰雹的影响范围较小,持续时间较短,但它来势较快,并且多伴随狂风暴雨,防范难度大。常见的冰雹直径在2厘米左右,大小和豆粒差不多,但大的冰雹也可能达到10厘米左右大小,特大的甚至可以达到30厘米以上,设想一下大如鸡蛋、石头的冰雹从几千米的高空自由落体,这个破坏力不可小觑。
所以在遇到冰雹天气时,大家一定要注意躲避,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和面部。牢记这个防雹口诀: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在户外时要优先选择大型建筑物或坚固的遮挡物下面躲避,避免选择烟囱、电线杆或大树下这种容易发生折断的地方,而在室内的也要关好门窗,并且远离玻璃门窗。
进入夏季,像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雷暴和龙卷风等气象灾害同样不可忽视,一图带你读懂如何应对↓↓
【话题研究员】陈明诗 张子俊
【本期策划】尤立川 胡良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