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安东尼认不出女儿安妮(左),也忘记了另一个女儿已经去世的事实。 (资料图/图)
全文共1781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他自尊心极强,在逐渐丧失的记忆力面前极力展现出控制力,但最终败下阵来。最后一幕他完全退化为孩子,蜷缩着身子,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喃喃叫喊着母亲,让人无比揪心。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李慕琰
责任编辑 | 邢人俨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从头到尾充满了紧张感。阿尔茨海默症的家庭故事通常充满了痛苦、悲情和无休止的疲惫感,但这部电影另辟蹊径,呈现了患者主观视角里陌生的世界,以及和家人的紧张交锋。
LE PÈRE(The Father/父亲)最初是法国剧作家佛罗莱恩·泽勒创作的舞台剧,2014年获得莫里哀最佳话剧奖,在全世界进行了巡演。俄罗斯、中国内地和香港都将它引进、改编,内地版由何冰饰演父亲,起名为《陌生人》。
这部作品改编为电影后,泽勒亲自担任导演,找来安东尼·霍普金斯出演,男主人公的名字和出生年月都与霍普金斯在现实中一致。霍普金斯凭借此片精湛的演出再次问鼎奥斯卡影帝。
老人安东尼又一次赶走护工后,女儿安妮匆匆回家,告诉父亲自己认识了新的伴侣,即将移居法国。第二天,一个自称安妮丈夫的男人却在家里进出,安东尼疑惑不解,女儿回家后,居然完全变成了他认不出来的另一副长相。
安东尼认不出女儿,记错女儿的婚姻状况,忘记另一个女儿已经去世的事实,新来的护工也不断变换着模样。最后他发现自己独自置身于养老院,绝望地向护士询问,自己到底是谁。
整部影片的场景非常简单,情节集中在一所公寓里发生,但随着主人公视角的切换,空间也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从安东尼自己的公寓,变为女儿的公寓,再到陌生的养老院。部分陈设和家具的连贯一致,又向观众暗示空间不曾变化,一切只是安东尼脑海中的时空错乱。
影片的视角切换得非常自然,镜头一个转身,就让观众看到安东尼眼中时空跳跃或者循环发生的人和事。时间不再是线性排布,安东尼所见的事实,似乎在几年之间不断切换,女儿一时尚未离婚,一时又单身一人。家里会忽然出现陌生的面孔,顷刻间又消失不见。
以至于观影者可能都会感到疑惑,究竟这一切是他不安的大脑中妄想出的情节,还是真的有人存心糊弄这个可怜的老人?
和《穆赫兰道》《禁闭岛》这类悬疑电影一样,《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观众并不知晓故事的全部,他们只是看到了老人脑海里的世界。这部影片里不存在真实,或者说我们无法辨别真实,一切都是主观的。而真相是否可以通过潜意识分析和蛛丝马迹的线索来还原?导演在一次采访中明确表示,别指望能找到答案,混乱是这部电影的关键。
这部电影的惊悚感,就在于它让观众共同陷入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最深的恐惧中——我们的认知,也许永远回不到现实世界了。
在电影里,安东尼几次都在找手表,他总害怕手表被人偷走,把它藏在隐秘的地方,最后连自己都不记得。这也喻示着他渴望攥紧的时间,最终迷失在时间里。
霍普金斯的表演很细致,呼吸时总有小声却粗重的喘息声,刻画了令人窒息的生命状态。如同他最经典的角色食人魔汉尼拔呈现的那样,霍普金斯拥有冷静而强大的气质,他饰演这个无法接受自己退化的老人,表现出巨大的反差和挣扎。
影片中,安东尼在面对认不出的人时总想伪装自己早已知情,护工用哄孩子的语气对他说话,会惹得他勃然大怒。他自尊心极强,在逐渐丧失的记忆力面前极力展现出控制力,但最终败下阵来。最后一幕他完全退化为孩子,蜷缩着身子,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喃喃叫喊着母亲,让人无比揪心。
饰演女儿安妮的奥利维娅·科尔曼撑起了影片的另一半。电影的一半是关于老人的迷茫和痛苦,另一半则是亲人的挣扎。为了照顾父亲,安妮把他接到自己的公寓居住,但在安东尼的脑海中,却是安妮为了谋求自己的遗产,不安好心地住在他家里。他一直念叨自己最爱的其实是小女儿而不是安妮,他一定会活得比安妮更久。
这些语气平淡的话句句伤人刺骨,安妮不动声色地克制着悲痛。她不想反驳失智的父亲,只能默默承受老人的中伤。电影里的冲突矛盾都很生活化,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不惊天动地,但是在每个人物的情感体验上细致入微,丝丝入扣。
有一些电影题材具有天然的道德优势,老年人就是其中一个,糟糕的故事会滥用人们的同情。在许多阿尔茨海默症题材的佳作之后,《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依然找到最简单的空间和人物,搭建了一个混乱的迷宫,让人再次对老人的恐惧和孤独感同身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